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瑶乡见证广州大学生“百千万”实践

日期:[2023-12-07] 版次:[A07] 版名:[青调研]


阳光下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

按语:乡村振兴,是历史新课题、国家大战略。2021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今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7批共232名师生,围绕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基层治理等主题,赴乳源瑶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投身于“百千万工程”,用实际行动响应“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的号召,充分体现在“校负总责、基层落实、全员参与”工作机制下,真正将帮扶点打造成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素质能力的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队黄石胜、尹子伊、张宸、陈珂

“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调研团队和村民开展调研座谈会

走遍田间地头 访谈百名村民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调研团队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开展近20天以“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为主题的调研,探寻与分析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团队先后赴民政局、宣传部等政府部门,深入桂头镇王龙围村、杨溪村等镇村,并走访瑶木兰瑶绣工作坊,通过入户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共完成问卷142份,访谈干部群众100人。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还深度指导和参与桂头镇王龙围村“书香润乡村阅读促振兴”阅读推广活动,为推动乡村文化贡献广外智慧。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面对面与村民交流,调研组学生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生动又切实的变化,从“纸上谈兵”到“接地气”,到基层探寻乡村党建、三风建设、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现实运行。

“韶关乳源队”策划制作“国际体验官”系列视频

新媒人讲好乳源国际化故事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韶关乳源队”在乳源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开展新闻实践。团队成员独立策划了乳桂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环南水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南岭画廊乡村振兴带、高山峡谷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宣传项目,并为乳源瑶族自治县60周年县庆策划了系列专题短视频。

同时,结合广外国际化办学特色,团队制作了“国际体验官”系列视频,以留学生的第一视角出发,带领观众体验乳源特色文化,推动乳源文化的国际传播。

“韵法乳源队”现场开展普法咨询

推普送法下乡 教育更接地气

为提升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来自法学院的“韵法乳源队”通过开设摊位、利用新媒体等形式,深入桂头镇各村进行普法宣讲。

就当地居民较为关注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等问题,“韵法乳源队”在普法宣讲时,团队成员注重采用趣味授课、知识小问答、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寓教于乐,让法律更接地气。

“一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与同学们进行课堂互动游戏

预防性侵 “童”行成长

为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校团委“一路童行”志愿服务团队在桂头镇开展以“童心港湾,同行助学”为主题的宣讲教育活动,在当地9所中小学开展了20节有趣且不失专业的防性侵知识科普课堂,帮助青少年学习24小时黄金自救时间的有效自我保护方法。课后同学反馈,虽然这些知识平时用不上,但是必要时候很有意义,要认真学习掌握。

“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志愿者正在与小朋友互动

四维教育拓展孩子视野

英语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以“多彩童年,平安假期”为主题,携手桂头镇社工站和团委,在桂头镇文化站开展“三下乡”义教之旅——“微光计划”。“微光计划”包含思想教育类、学科类、安全教育类和实践类四类课程,从不同维度提升农村孩子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认识。

志愿者采访老教师吴胜凤

寻访模范事迹 厚植家国情怀

为大力弘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群体的“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精神,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爱心延续队”寻访乳源当地的“五老”群体,对光荣事迹进行采访、记录与整理,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宣扬典型人物的事迹,大力弘扬“五老”精神,感受他们忠诚的家国情怀。

“助瑶织梦”服务队员调研香芋种植户

融入瑶族文化 打造香芋新品牌

桂头镇香芋个头大、品质好,是广受市场欢迎的优质食材。但桂头镇香芋产业仍停留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产业融合不够深入,村民增收空间受限。

面对香芋“走不出去”的难题,“助瑶织梦”服务队走访31位村民及香芋种植户,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销售形式,协助阳陂村香芋种植户搭建线上直播运营体系,建立“互联网+”种销体系,策划搭建“新农人计划”主题直播间,拓宽农产品的宣传销售渠道。

“助瑶织梦”服务队还深入挖掘“瑶胞+香芋”的深层故事,将瑶族的刺绣、歌舞等特色文化符号巧妙融入香芋品牌塑造,辅以主题短视频的拍摄投放,打造“瑶族文化+香芋”的个性化专属IP。

“星火虹推”志愿服务队在红七军抢渡武江渡口实地调研

融合红色元素 培育文旅新产业

桂头镇杨溪村是红七军抢渡武江渡口战斗遗址所在地,是优秀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带动红色旅游、红色文创及红色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金融学院的“星火虹推”志愿服务队成员重走了红七军当年抢渡武江的战斗道路,并在调研基础上,以红七军历史为素材,红色文化为抓手,结合现代科技和互动性体验,设计了符合大众审美志趣的红色沙盘、红色故事汇、红色舞台剧等产品,扩展当地红色文旅产业的宣传角度和广度,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瑶篮项目”团队与瑶族绣娘交流学习

创意发展瑶绣文创产业链

乳源瑶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瑶绣产业却面临着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双重困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瑶篮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搭建瑶绣合作平台,打造以乳源瑶绣为核心,以专业前沿科研成果为基础的文创产业链,创新“高校+基地+工坊+绣娘”的非遗乡村振兴新模式,即高校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基地提供专业指导,工坊建设乡村振兴车间,最后由绣娘完成刺绣工作。良好的产销体系不仅让产品增销,更是带动村民就业,扩大收入来源。

据统计,瑶绣合作平台已带动1200余人就业。团队还设计打造了526款形式多样、独具一格、别有风味的瑶绣文创产品并投入生产销售,让每位绣娘每年增收超过2万元,为全县增加经济产值超过500万元。

“倚马万言,乡村振兴”实践团和“云山先锋班”乡村振兴促进团队员在田间插秧

“入户+下田” 精准助农

桂头镇是上海长益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发起的养老服务项目的试点地。为进一步摸清和细化老年人具体需求,“倚马万言,助力振兴”实践团、“云山先锋班”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带领下,深入农家调研,统计养老帮扶需求,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献计献策。

调研期间,正值桂头镇王龙围村晚稻插秧的时节,学生们协助村里种粮户王扬富完成近一亩地的插秧工作。实践队还对此次插秧活动进行了抖音直播,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工作。

“倚马万言,乡村振兴”实践团和“云山先锋班”乡村振兴促进团还协助工作队整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向桂头镇捐赠的5000余件军训服,为镇村干部抢险救灾和民兵训练提供服装保障。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