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状元坊:广州700年最潮古巷如今为何无人访?

日期:[2016-03-20] 版次:[A12] 版名:[发现]

特邀记者:罗先未 廖家明,摄影:廖晓诗


状元坊,这条被广州本土青年亲切地称呼为“状仔”的内街老巷,曾因引领青少年潮流之先而兴旺昌隆,又因自身改造、电商冲击等原因而日渐衰落。从当日的“撞人坊”到如今的“无人访”,其变迁可谓令人喟叹。


700年最潮古巷

状元坊商业圈位于北京路和上下九商业圈之间,全长260米,宽约5至7米,最窄处2米,街内商铺40间,商场12个,共有经营档铺540个。一直以来,珠江对于海珠南的传统商圈都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地处珠江边的商业街一般都非常繁华。状元坊曾经也是其中之一。

状元坊得名自广东一个科举状元。自隋朝开设科举考试以来,广东共出了九名状元。南宋的张镇孙就是其中一名。张镇孙当年考上状元, 家乡的老百姓以此为傲,把他的故居“通泰里”改为“状元坊”。这个名字七百多年未曾再更改,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此,也开始了状元坊作为老牌商业圈的最潮古巷的历史。

  • 上世纪90年代初,状元坊里设立工艺品市场,并逐步发展成为紧跟潮流的学生用品和工艺精品专业街。90年代末期,小巷人气初现,状元坊开始兼营时尚用品,主打廉价衣服、鞋袜、精品、玩具,铺位从两侧街道向两侧街巷延伸。

  • 1999年起,政府大投入地把状元坊的旧屋、街道全面装修,使状元坊成为具有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和经营特色学生文化用品的专业街。此前,状元坊还是一条以铁皮屋为主的商业街,不少住户在自家门前搭建铁皮屋做生意,或将窗门打开就成一间小“士多”。

  • 2001年,政府牵头设立了专业街管理办公室,企图把状元坊打造成广州的年轻时尚一条街。状元坊也进入了全盛时期。据统计,当时的状元坊每天客流过万,最旺时,单日客流量超过六万人,不到十米宽的窄道挤得水泄不通,行人摩肩接踵,因此得名“撞人坊”。

  • 2005年,由于人满为患,越秀区曾对状元坊进行消防整治,2007年时该问题再度出现,半数商铺面临清场,人气开始下滑。


状元坊今日

转眼十年。当年烫着时髦的电负离子头、穿着铅笔裤在坊间行走的少女如今已为人母。走进状元坊,昔日密密麻麻排布着饰品店、刻碟铺、潮服店的商场已成空荡荡的过道,招租广告随处可见。

陆大姐和她的宠物店。今年是四十九岁的陆大姐的宠物店开业的第十五年。陆大姐见证了状元坊铺租的大起大落:从开店初期的两三千元上升到五六千元,再到鼎盛时期的月租过万。陆大姐以前请了三个帮工来照应店铺,如今仅她一人打理,收入却不足支付两千余元的店租和一千余元的社保。在她看来,状元坊人气下滑和有关部门规定夜晚七点以后必须打烊有关。考虑到很多人下了班才来逛街,她希望状元坊能适当延长夜晚营业时间。陆大姐说,如果今年收入不高,就离开状元坊,去茶楼当服务员,也有两千元一个月。

崔阿姨和她的服装店。崔阿姨开业十年,铺位从未改变。状元坊鼎盛时期,她的铺位月租高达两万,一天最多可以卖出一百多件衣服;如今月租只需一千元出头。采访当日下午四点,她的店“还未开市”(仍未卖出任何衣服)。除了经营这家店以外,她还尝试过在微信上卖店里的服装,但“不好做”。她说自己“实在不懂新科技”。她认为不仅是状元坊在走下坡路,“现在所有的实体店生意都不好做了”。

曾阿姨和她的皮带店。曾阿姨经营十四年。如今她一口气租下三个铺位,月租也不过九千元,而当年仅一个铺位月租就高达一万三。她说,虽然现在每个月挣的仅够最基本的生活花费,但她暂时还没有别的打算,“只要还能赚钱就会一直做下去”。

陈阿姨和她的小吃店。陈阿姨的店经营了五年。五年前,因为在海珠广场附近经营的小吃店被拆除,所以她搬来状元坊。那时的状元坊已经不似往日繁华,但“人气”依然比现在旺得多,常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而如今,刚过下午五点,状元坊末端的街区就人影寥寥,陈阿姨常在这个时间收档,去幼儿园接外孙。

虽然越秀区政府在2014年9月就计划对状元坊街区进行更新改造,但至今仍未有相关方案出台。这里还有不少店主在坚持,这里还保存着不少熟客的回忆。在外界一片看衰的情况下,状元坊在艰难转型但仍难掩颓势。


以状元坊为镜:传统商业的衰落历程?

状元坊的衰落,似乎早已印刻在它的街道里。

作为这片街区的主要商业街,状元坊具有人流量巨大,商业行为集中等特点,但是相比之下这条街道的宽高比并不宜人,最宽处仅7米,最窄处竟然只有2米,容不下三个人同时通过,更别谈用手推车,三轮车拉货,对于日益发展的现代商业来说,这简直是阻断商业的来源。而且街道两旁的雨棚和突出的招牌阻挡了街道通风,阳光也没办法直射到街道,在广州的潮湿里,这样的缺乏阳光很容易潮湿发霉。

在这样的条件下,状元坊,似乎只能作为深埋在历史里的一处景观,供人怀念、悼念。

此外,其商业模式也逐渐受到新兴的电商模式的冲击,而显得毫无立足之地。

状元坊商业街主要面向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以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的时尚服饰为购物优势。但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网站的兴起、青年人的代际更替等原因,其旧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另一方面,缺乏现代配套设施一直是广州一些历史购物街区的通病,即使保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也很难吸引到年轻人的驻足。

或许状元坊,应该学习上海的田子坊,将自己打造成怀旧的、文艺、创意的古街坊,才是生存之道。

(本文由广州青年报•大学城事与谷河传媒联合供稿)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