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谁动了我们的流量?

日期:[2015-11-05]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刚过去的这个10月可以称得上是“手机流量月”。从2015年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推出套餐内单月流量不清零业务。欢呼声尚未结束,有关“实行流量不清零后,手机流量运行加快,运营商或涉嫌偷盗流量”的新闻迅速在社会媒体上传播。这类新闻最终被证明是乌龙,可是11月1日下午,著名女演员韩雪微博发文炮轰中国移动霸王条款,再次把手机流量推到风口上。套用热门古装剧《琅琊榜》中蔡荃蔡大人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哪里?重点是‘为什么手机流量越走越快?谁偷走了我们的流量?’”

采写:本报记者陈美军


流量风波又起

韩雪炮轰中国移动霸王条款

今年5 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上网流量不清零”政策,得到三大运营商的积极响应,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面向全国推行手机流量不清零。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确实履行了承诺。可是在政策实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网上负面新闻层出,不少用户抱怨自从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后,流量跑得非常快,运营商有偷流量之嫌。经过调查,“偷流量”一事最终证实是自装第三方流量监测软件闹的乌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1日,著名女演员韩雪在微博上发文怒斥中国移动霸王条款,称:“大运营商本月启动流量不清零,但却告知,因为修改了本月套餐,上月流量就清零了。我改这个月的和上个月有什么关系吗 ? 我付了钱的,多余的流量凭什么你说清零就清零呢 ? 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并愤然炮轰中国移动:“神一样的逻辑。”

此事不只是发生在韩雪身上,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感同身受”。网友“彩妆师Damon”也抱怨称:“我联通的上个月剩了一千多兆,月底改了新套餐,客服说新套餐不能使用上个月流量把我流量清了。”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此事是否属实?记者通过询问中国移动公司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对方回答说,推行流量不清零之后,在以下几种特殊的情况下,流量依然是会被清零的:销户、携号转网、变更套餐、变更可选包档次等。

 

用户的困惑

运营商有能力操控流量计费吗?

从10月初开始推行“流量不清零”政策,之后连续闹出各类“运营商偷用户流量”负面新闻,再到11月初韩雪炮轰中国移动,这个10月,确确实实称得上是“手机流量月”。

虽然最终没有证实运营商有偷取流量的行为,但手机流量蹭蹭蹭走得飞快已是不争的事实,广大用户不禁要问:“运营商是否有能力随意增减手机流量?”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听听移动通信技术专家的分析意见。

据广州移动分公司一位匿名的移动通信技术专家讲述:“其实只要大家上网查询一下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就会知道所谓的运营商偷取用户流量根本是不值一哂的无稽之谈。”

该专家介绍道:“一般来说,我们在使用移动通讯工具时,所产生的信息和流量都会记录在交换机上。这样的交换机,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寥寥几家非常大型的科技公司提供,运营商只是使用者或租赁者,根本没有更改交换机数据的技术能力。而那些公司也不可能为了配合我们的运营商去更改交换机数据,这岂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这是其一。”

“其二,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是通过抓取交换机上记录的数据来进行标准化的批价计费,最终形成一个月的账单。在计费系统方面,很多用户可能会认为,这个环节,运营商应该可以掌控了吧?其实不然,因为计费系统需要一个庞大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来支撑,在平台构建完成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与验证,确保计费流程准确无误。此外,为了确保所有运营商的计费数据公正公开,每年会有政府相关部门及第三方独立机构加入检测和监督计费过程,这个检测过程非常严格。”

该技术专家郑重表示:“计费系统如果出现错误,那就是相当严重的技术事故,这可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家公司能承担责任。”

从技术专家的介绍中不难看出,广大用户们确实多虑了。运营商想更改流量数据,必须要掌控那些为数不多的交换机,由此产生的成本非常高昂,甚至是不可能。按照这个方法操作,运营商确实不太可能偷流量。

 

真凶是他们

定制手机偷走流量预装软件盗取资费

既然运营商没偷流量,那流量都去哪里了?谁偷走了我们的流量?尤其是在4G时代,大家是不是觉得流量哗啦啦就用完了?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今年7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一:手机流量

品牌智能手机竟会“偷跑”流量

上海消保委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 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市消保委从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10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这10款手机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其中华为、索尼是中国移动的定制机,诺基亚、小辣椒是中国联通的定制机,海信是中国电信的定制机。

在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检测人员在对这10款手机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中国移动定制的索尼、华为和中国联通定制的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B、1037KB、589KB、4281KB。而在这10款手机里,“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 兆 ) 流量。

相关人士介绍,现在的智能手机,不管是安卓系统还是IOS系统,在联网的情况下,其系统更新和数据同步都会消耗流量。还有一些应用,即使你没有运行,它在后台也会产生流量,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微信、QQ等通讯软件,还有淘宝、天气、以及电子邮箱等。手机上安装的应用软件越多,后台偷跑的流量越多。所以智能手机在待机状态下,偷流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对比试验二:预装软件

OPPO手机预装软件数量最多达 71 个

在对流量消耗进行监测的同时,上海市消保委还对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预装的软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必须应用程序,如电话、短信、相机和相册等 ; 另一类是商业软件,如 QQ、天气、地图、淘宝等客户端。

结果发现,上海市消保委送检的20款手机中,除一款无法开机外,其余19款手机,都预装了不少软件,最少的27个,最多的71个,这款预装了71个软件的手机标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牌。检测人员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操作方式卸载手机中预装的软件。苹果、三星和金立等3款手机,根本无法卸载任何预装软件。其余16款手机中,预装了58个软件的VIVO手机,可卸载软件数最多,达到33个;最少的是预装了30个软件的魅族手机,可卸载软件10个。而预装软件数量最多的OPPO手机,不可卸载软件仍然最多,达47个,不可卸载软件最少的手机是诺基亚,仅有18个。

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的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的软件实际上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透露了原因:“部分经销商或厂商通过预装软件获利,装一个软件多的话会有3到5块钱,少的话也会有1到2块钱。”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难卸载,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干扰正常使用。在调查过程中,业内人士透露称,手机软件预装行业利润巨大,但潜在威胁随之而来。北京一家手机软件安全监测机构就发现,一款手机里的软件暗中操控手机自动发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手机预装软件的种种危害,已经给广大智能手机用户资费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原来,TA们才是偷走手机流量的“贼子”。是TA们,在不经意的时候,一点一点地吞噬了我们的流量。

 

记者手记

从10月几起偷流量的乌龙新闻看来,运营商似乎是无辜的,可是,定制型智能手机偷跑流量,还会与运营商无关吗?未必吧!

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偷流量的真凶其实并不难查,问题是,找到了真凶,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才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运营商齐心协力加以解决的问题。是继续放纵,还是设法解决?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本版图片来自网络 )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