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通过“泛性论”认识这个世界——读《性学三论》有感

日期:[2018-06-17] 版次:[A12] 版名:[阅读]

人类作为动物,最原始的本能不外乎两种——生存与繁衍,换句话说最原始的欲望就是求生欲和性欲。我们都注重生存,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而奋斗,但往往忽略了另一影响我们生活的关键因素——性欲。与其谈性色变,不如跟着笔者看看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如何看待“性”的。

我们通常认为,人类只有到了青春期才会开始有性行为的产生,但是弗洛伊德综合患者的早年表现,认为幼儿就已经存在性欲并表现出性行为,例如强烈的吮吸嗜好,是幼儿通过口腔与皮肤的接触来寻求快感以满足性欲。“运用外在刺激来消除源自内心而投射于快感区的紧张感,从而带来满足感”,但是所有不恰当的性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性变态”。另外,作者也提到,所有强烈的情感过程,甚至包括恐惧都与性有关,这同样是幼儿存在性欲的有力证据。

弗洛伊德通过对性变态的临床研究并结合精神分析学,认为性本能总是要与某些心理力量或是某些阻力作斗争,其中最常见的是羞耻感和厌恶感。这些力量是用来限制性本能的。如果在一个人的性本能还不十分强大的时候,这些精神力量和阻力就获得充分发展,那么它们就可以自由地驾驭个体的性本能,引导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人的性格发育与幼儿时期受到的“道德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而道德防御力量的建立正是以性活动的牺牲为前提的。

进入青春期,意味着性本能发现了自体以外的性目标,于是性冲动由“利己”转化为“利他”;男孩女孩性器官逐渐成熟,并开始为自己寻找性目标,而早期的性目标一般就是自己的父母,这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将性的心理能量称作“力比多”,他认为,性冲动具有反向作用与升华作用,如果 性冲动得不到释放,则有可能转化为新的成果。书中提到,历史学家似乎都认为,任何文明成果的取得都是性本能力量逃离性目的转向新的目标的结果。这些结论在我们看来当然都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但是又无法反驳。

“泛性论”虽然饱受争议,但是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例如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幼儿期性欲对心理与生理发育的影响,进而采取行动,比如说可以科学地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仅仅用成年人的习惯去规范幼儿时期的行为,这是作为父母和准父母应该学习的知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个体性发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如果无法正常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就会在某一阶段停滞,对以后的性行为造成影响,乃至于成年后仍然处于这个阶段,达不到性成熟。在我国,性教育长期处于缺位状态,父母羞于启齿,学校也鲜见相关课程,以至于孩子不能很好地认知自我,甚至到了成年仍然对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估量的。

(作者:广东工业大学 刘建鹏)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