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暑假:让学与乐齐飞

日期:[2018-07-26] 版次:[A06] 版名:[青家园]

七月,广州市中小学生都进入了欢乐的暑假模式。相较于在校学习,长达40多天的假期成为不少孩子翘首以盼的“好日子”。但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如何帮助孩子科学安排假期生活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本报邀请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心理科科长、广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孙静,来和我们聊聊中小学生的暑期安排,为广大家长支招。并附上由《中国教育报》制定的暑假时间安排表,供家长们参考。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林珏瑶


在暑期,有的孩子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打游戏、逛街等玩乐项目,把学习抛诸脑后;有的孩子却被各式各样的暑假班占用了宝贵的休息时间。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让不少家长犯了难。孙静认为,暑假的意义在于休养生息,同时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回顾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为新的学期做准备。“无论是玩还是学,都得安排适度。当我们充分休息好了,大脑就会处在兴奋状态,这时的玩和学才是最高效、最有意义的。”

“暑假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一些家长持着这种观念,给孩子报读了各种暑假班,希望孩子们通过假期时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那么,给孩子报读暑假班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呢?孙静表示,如果家长能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度地选择适合孩子感兴趣的暑假班,这对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但如果家长没有和孩子商量,仅凭个人意愿去给孩子报班,往往会导致孩子怀着抵触情绪去上课,学习效果也事与愿违。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孙静建议,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果大家一致认为有学习的需要,再选择报读暑假班。

关于暑期生活的安排,孙静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安全第一。无论在家还是在户外活动,孩子们都应该谨记“安全”二字。其次,要劳逸结合。相关研究发现,能很好掌握各种家务技能的孩子,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少做家务的孩子更胜一筹。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学习和娱乐之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再者,要投身自然。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背上行囊,踏足户外,也是暑假里惬意的事情。


暑假时间安排表

近期,《中国教育报》制定了一份详尽的暑假时间安排表,将暑假分为三个时间段,并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和玩乐活动,现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阶段:

“散养”阶段,亲近自然好时机

时间段:暑假开始的前两周

事项:放松为主

1、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玩一两个星期

一方面,孩子可以多陪陪老人,弥补家长们常年在外无法回去孝敬双亲的缺憾。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换个生活环境,增强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老人住在农村的,孩子过去可以更加亲近自然。

2、和父母一起去旅游

父母可以亲自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加深亲子关系,也拓展视野和见识。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组织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交际的能力。


第二阶段:

“圈养”阶段,查缺补漏好时机

时间段:暑假中期

事项:学习为主

1、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着一起制订一张暑期作息时间表,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譬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要做多长时间的作业,可以玩多长时间,看多长时间的电视等。合理安排,有所侧重,按照暑假作息时间表进行具体的实践。

2、完成暑假作业

玩好了,就该好好学习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3、报兴趣班或文化课辅导班要适当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适当报一些暑期兴趣班和文化课辅导班。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找到一技之长,又能找到自己功课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

4、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做家务

起床之后,自己叠被子,自己的房间要自己定期打扫和收拾。看到爸爸妈妈做饭要搭把手,帮忙择菜、洗菜、做饭等,看似事小,却能适时地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责任心,这样当以后孩子自己独立生活或者集体生活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5、多读书

近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他自然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不要在孩子看书的时候,看电视、玩电脑手机。

6、户外锻炼

注意锻炼身体,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体健康。


第三阶段:

“收心”阶段,别让假期疯了心

时间段:暑假最后一周

事项:调整为主

1、调整作息时间和心态

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假期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脱离出来,避免情绪和心理上过分沉浸暑假中而迟迟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轨道。要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调节情绪,收住孩子“疯玩”的心。

2、预习新内容

帮助孩子预习下一学期的课程,不求有多精通,但至少对大致的知识脉络有个基本的了解。特別是对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来说,预习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3、检查假期作业

检查孩子的暑假作业有没有做完,关系到孩子这个暑假能否完美收官。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