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值得用一辈子怀念的一年

日期:[2018-08-09] 版次:[A05] 版名:[青榜样]

今年1月8日,第八批中国·广州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服务队踏上了非洲塞舌尔共和国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开启了自己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队里的13名青年志愿者,年龄最大37岁,最小18岁,5男8女,分别服务于内科医生、社区医生、针灸师、电力分配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等岗位,为塞舌尔在医疗救助、文化交流、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支援,为中塞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一带一路的深化合作贡献力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志愿者们在塞舌尔的点滴,本报特推出援塞志愿者系列报道,本期我们邀请援塞志愿者魏依娜来为我们讲述她在塞舌尔的故事。 


魏依娜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志愿岗位:建筑师


经过院里的推荐,并通过了团市委的考核程序,我有幸成为了第八批中国•广州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服务队的一员,于2018年2月24日抵达塞舌尔。塞舌尔全国人口不足十万,经济水平好于绝大数非洲国家,由于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严重依赖进口,生活在非洲,却能体会到欧洲的物价,并没有预想中的穷困落后。

我和我的同事

2月26日我正式报到上班,就职于塞舌尔共和国土地与住房部的基础设施部门,工作地点在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独立屋三楼。土地部也是由规划、测量、市政、建筑各专业组成的,他们有一个规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建筑报建,还有一个网上GIS地理信息系统,叫“量子”,可以查询每块地的权属、用地性质、高清卫星图、现状建筑等信息。

我是土地部唯一的中国员工,也是近年派到塞舌尔土地部的第一位建筑师志愿者,本地同事和领导对我是既关心又感到新鲜。土地部是个有百来号员工的大部门,入职第一天,人事科秘书带我到部门转了一圈,数十间办公室,迷宫一样的通道,让我无法辨认的上百张面孔,加上拗口难记的法语名字和难以听懂的各种职务和官衔,我除了不断握手和重复“Nice to meet you”外,一个人都没认清。但我的同事们显然是记住了我,保安和接待前台认得我,让我可以在大楼走动畅行无阻;热情的同事们看到我会主动微笑问好,询问我生活是否适应;别的部门同事认出我是“自己人”,办事时给予充分的信任。

在人事安排和工作交际上,土地部考虑得十分周到。部里虽然没有中国员工,却有不少曾在中国留学的塞舌尔人。我第一个月在浙江大学毕业的建筑师Danny的办公室适应环境,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节奏,熟悉图纸,适应本地英语口音及学习专业词汇。之后被安排跟随项目经理做项目,算是正式到岗上任。

我所服务的基础设施部门约有三十余人,主要职责是为政府公共房屋(Social Housing)、学校、商场、道路等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设计、监理。Jeffery是我的项目经理和组长,他有多年本地设计、施工监理经验,曾参与中国援建项目、在北京短期培训,非常善于和中国人打交道,也很关照新员工。这里采取一种“包生活”的管理方式,从图纸变更到宿舍水管漏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有困难,都可以找组长。我能较快适应塞舌尔的工作和生活真的很感谢来自Jeffery的帮助。

品味慢时光

克里奥文化是一种欧洲殖民文化和非洲本土文化混合的产物。本地人说的克里奥语,是一种法语和土话混合的语言,英语相当于某种形式上的“外语”。有时候开会,同事感到英语词不达意,便滔滔不绝开始了克里奥语交流,剩下我和肯尼亚同事在旁一头雾水。本地社会是多人种混合的社会,对肤色种族没有歧视,人民友善热情,对中国人颇有好感,路上偶尔会碰到路人用中文打招呼。但小孩子见到黄种人还是会感到好奇,有的会盯着看,有年纪小的,一开始还对我这个浅肤色的大个子感到恐惧和害怕,躲着我。其中一个同事的小孩则对我异常感兴趣,主动过来牵我的手,并用她的小手不断搓我的手臂,以为我的肤色是颜料涂上去的,可以搓掉。

塞舌尔的当地人早就习惯慢节奏的生活,耐心好,少有抱怨。这里工作强度和难度都远要小于国内,工作节奏比较慢,生活也是很悠闲的。岛上只有超市,没有大型购物商场,周末晚上连外卖都不易买到,餐厅早早打烊。电影更是不受欢迎,去年倒闭一家电影院后,现在唯一一家电影院都经营困难。周末他们喜欢宅家里喝个小酒或去海边吹个海风,虽然在岛上就有不少优秀的徒步路线,本地人却很少花大力气爬山。闲散舒适的环境造就了塞舌尔人温和的性格,他们很少发火或着急,在工作中也注意互相问候和关心,保持愉快的工作氛围。我则是“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广州的快节奏,现在得向他们学习,放慢性子,用耐心解决大部分的沟通问题。

为了庆祝塞舌尔独立42周年暨维多利亚建市240年,今年6月29日塞舌尔举行了阅兵仪式。队友们和我都没有在国内看阅兵的荣幸,赶上塞舌尔的国家阅兵,自然是全员出动。阅兵在国家体育馆举行,免费对民众开放。本地人携家带口,提着食物、冷饮参加,像参加音乐节,氛围轻松愉快。我们也入乡随俗,早早进场占座,吃着薯条烤串,喝着汽水,成为上万非洲朋友中的一员。方阵规模不算大,但想到这只是个人口不到10万的小国,仅海珠区人口的十分之一,又让人心生佩服了。之后的文艺汇演,大雨不期而至,我和队友彭意两人只带了一把伞,见邻座的母子淋雨,便挨近他们,一块儿挡雨。小小的伞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四人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摇摆,有着奇妙的融入感。

来之前,前辈送我一句话,“塞舌尔是个看起来平淡无奇,除了风景什么都没有的岛国,但是,等你离开后,你会用一辈子怀念这一年”。我想最让我怀念的,将会是这里认识的朋友和有趣的事。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