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公选课论文抄袭,学术诚信谁买单

日期:[2018-10-07] 版次:[03] 版名:[青年头条]

本版采写:学生记者 黎易敏 摄影:谢翠柔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写到天昏地暗,写到头脑发昏……”一首大学生自己原创的《不想写论文》歌曲在网上引起广泛共鸣,唱出了部分学生的心声。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苏湛老师火了,因为他的选修课给出了22个零分,他还给每一个选修了课程的同学发了一封邮件,邮件中说:“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

论文抄袭得零分,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抄袭可耻,支持老师,今天抄作业,明天抄论文,后天就敢抄别人的科研结果了。抓严就是好事!也有网友认为老师小题大做:“让理工的学生写科幻论文,不让借鉴哪行啊,选修课也就是赚个学分,不用太过认真吧。”不少大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当中,显示出当前高校选修课的尴尬状态,也暴露部分高校学生对待课程论文态度不端正和不诚信的问题。

 

“花式洗稿”,公选课能混则混

    “花式洗稿”然后“移花接木”,最后钻山打洞一篇属于自己的论文就诞生了!论文抄袭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鲜见。一位女同学透露,她在选修的传播与科学课程中,不少同学在网上东拼西凑,草草完成结课论文。“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只是公选课而已。”她说,自己还认算是比较认真学习的学生,但对于有些没营养、不太好做、时间又紧的作业,她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据记者调查,政治学类、哲学类、文学类、管理学类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比较容易滋生抄袭现象。受访的不少学生承认,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从百度文库、范文网等网络文库,很容易找到各类可资拷贝的文章。李同学告诉记者“一些公共课的平时作业跟最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许多同学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思考,觉得没有必要,就从网上扒文章应付。”在不少大学阅览室,一翻开学术杂志总能见到“已抄,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样,此外上网“下载”更是机械复制时代抄论文最快捷的做法。

上海复旦大学李同学则认为,公选课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吸取多方面的营养,听到不同的观点,即使是思政类型的选修课,在他们的校园也能成为“红人课堂”。在复旦大学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首讲上,没抢到位子的同学搬来椅子,坐在教室后面和过道上,在教室外,一些同学也会站在窗边,探进头来听课

诸如复旦大学有《治国理政》、华东师范大学有《中国智慧》、东华大学有《锦绣中国》、华东政法大学有《法治中国》、上海海事大学有《大国航路》等等,这些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即使是论文作业多或者社会实践调查多,课上点名频繁,也常常在选课“秒杀”,因为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类课程大都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围绕着当下热点、时代大势,授课方式也更多采用专题讲座结合“头脑风暴”式讨论,常被概括为“精神财富”分享课,因此他们更愿意对老师布置的论文和作业进行深度的思考。

 

“功利性选课”,只选分数高的

网上经常会出现吐槽选课系统的卡慢状态的段子“等我登进教务系统,我就来找你玩,我的心咯噔一下,这就是所谓的诀别吧。”选课期间的教务系统永远也登不进去。

小曾同学表示,在他还是新生的时候,师兄师姐就开始给他打预防针,“当时师兄和老师意味深长地跟我说,我来到大学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就是要学会‘抢课’。”基本上大多数同学缓慢地卡进选课系统之后,会发现,列表上只剩下了两种课一种是看起来就不想上的,另一种看起来会很低分。仅仅通过课程名称,加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而且选课系统常常崩溃,选课随意性很大就变成不争的事实。记者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捡漏之余,仅凭课程名称选课,修课后才觉知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也容易对课堂作业敷衍了事。

大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大都热衷于选修与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选课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课程名称,其二是学长或同学推荐,各种选课攻略的推文会在选课前夕涌现各大朋友圈,大多涉及关于哪个老师的课不点名,哪个老师的课比较容易得高分,考试是闭卷还是开卷论文等内容。

“看重分数的同学,千万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因为这门课分数普遍在75分左右,虽然她上课管也确实很松很水,期中、期末考试就是PPT弄下来抄,但是学分容易拿,高分几乎不可能。”不少同学表示,“听说老师讲得好,并且给分高,所以宁愿花钱也要抢到课。” 不让选修成为学霸们奔向奖学金的拦路虎也是目前高校学子所记挂的一件事,长沙河西某高校袁同学说,在选分数还是选兴趣方面,他通常将分数作为首要选课标准,“如果选修课老师给的分数高,可以弥补专业课分数的不足,对自己的排名和参评奖学金有着重要作用” 

 

课堂有干货,学生更爱上

现如今“纯手工打造”的公选课原创论文越来越少了,要扭转当前这种普遍的抄袭现象,首先要从学生的意识开始抓起,明白公选课的意义并不在于“凑学分”,公选课论文的抄袭也是学术不端的行为。

但公选课论文抄袭,板子也不能全打在大学生身上,在一些治学不严谨和对公选课纪律管理不严格的的院校,选修课即便不学,依旧可以靠“突击”拿分,这其中也归咎于老师审查不严。抄袭者靠他人创意拿高分,原创者靠苦思竭虑拿低分,校方若不严治,即是对“老实人”的不负责。对学习“不求甚解”靠抄袭他人以求论文过关的同学,确实得管。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清华大学将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过程中课程作业的查重服务,这样做的目的是:随着大作业、小论文等课程考核方式逐渐取代单一的期末试卷考试,授课教师无法完全判定学生作业是否原创,因此采用作业查重系统能有效预防和发现学术不端行为,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抄袭现象的肆意生长。

其实,公选课教学质量高与低,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待公选课的重视程度。据悉,辽宁一所高校,开设的人文选修类课达100多门,但是这么多年来,受欢迎的一直都是那几位老师的课。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也认为,所谓“功利性选课”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因为值得学生认真对待的课程不多,选修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在无奈的背景下,学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能够轻松拿高分或者可以靠复制粘贴写论文的课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同学表示:“现在大学公选课水课泛滥,不少老师的公选课PPT用了好几年都没换过,课堂质量难以保证,学生也容易在课堂上睡觉。”暨南大学林同学表示,她的选修课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课堂要有干货”,即使课后作业负担重,但是也觉得这样的课很值得上。

苏老师的纠偏,理当成为撬动大气候改善的肇因。试想,倘若学术纪律松散,学术生态欠佳,诸如“韩春雨被曝疑似学术不端、逼学生买论文、明码标价7000元一篇”等类似新闻屡次出现,大学课堂如何免于波及?这也是为什么苏老师的较真显得另类乃至“悲壮”“决绝”的原因,他在以个体努力,对抗司空见惯的“潜规则”。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期待着有一天,“凡抄袭者皆黜落”不再是个新闻。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