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反对家庭暴力还孩子一个彩色童年

日期:[2019-03-28] 版次:[A06] 版名:[青家庭]
“育苗教室”为青年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去年12月23日上午,一段疑似深圳父母殴打女儿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视频记录了一位身着深圳校服约七八岁的女孩被父母残酷殴打的场面,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和虐童等社会现象的讨论。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一种常态,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在以往没有受到关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和教育观念,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也成为国家和各界人士都关注的问题。

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受到批判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批判之外,我们更要理性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思考我们在保护未成年人免遭家庭暴力上还可以做哪些努力?

采写:本报记者 胡媛媛 实习记者 张强芳


传统观念和负面情绪是家暴的两大主因

去年深圳父母殴打女儿的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年轻的网友对此表示不解和愤怒。虎毒尚且不食子,作为父母却如此打骂自己的孩子,父母真是因为不爱孩子才对孩子实施暴力的吗?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彭宝星。

根据以往接触的案例,彭宝星认为,父母对孩子实施暴力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某些父母根本没有“家庭暴力”的观念,他们认为父母通过打骂等方式管教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观念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并且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管教,在管教的过程中多采用暴力手段。正如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已经认识到对孩子实施暴力是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他们还是无可避免地运用暴力的手段管教孩子,这一类父母在一开始打孩子时可能控制自己的力度,他们希望能够让孩子受点皮肉之苦、长些记性,却不想让孩子受到大的伤害。但是,在管教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管教孩子的力度也随之失控,最终对孩子造成不可估计的伤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承受的压力都比较大,接收到的负面情绪也比较多。在外奔波的父母回到家中却看到孩子学习不认真、而且调皮捣蛋,自然就会有些生气,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见这样的情况。这个时候,不懂事的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彭宝星表示,在对孩子使用暴力的过程中,父母因外界积压的负面情绪也随之发泄甚至爆发。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一旦失控,就极易对孩子造成意料之外的伤害。


专家建议:通过转变观念和增加求助渠道防止家庭暴力

“家长对孩子的暴力管教是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因素的,但这些都不是父母对孩子实施暴力的正当理由。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从诸多方面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提供帮助,父母应该主动接受帮助、保护未成年人。”彭宝星作为心理学专家,会经常性为亲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前来咨询的家长,彭宝星都会尝试向他们传输先进的亲子关系理念和教育理念。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转变陈旧的观念,主动地与孩子建立平等、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他建议父母借助文化、艺术、体育等方式及时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让积压的负面情绪成为家庭暴力的推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引导父母对于亲子关系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除此之外,广州市还通过社工服务来帮助存在家暴问题的家庭。彭宝星认为社工服务在保护青少年免遭家庭暴力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管,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具体运作的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主管续静告诉记者,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庭亲子关系不佳是12355服务热线日常咨询中的一个高频问题。为此,服务台通过“育苗教室”亲职教育活动为青年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帮助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更好地关注和陪伴孩子的成长。目前,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和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已实现共建,服务台不但有专业社工团队提供常态化的服务,也聚集了来自心理、法律、教育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为青少年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此外,由广州市妇联管理的广州市反家暴热线38613861早已覆盖全市,遭受家暴的未成年人和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暴的市民皆可拨打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热线和广州市反家暴热线进行求助,也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


广州出台官方指引 为困境儿童筑起保护防线

今年1月1日起,市民政局联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印发的《广州市监护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实施。据悉,《指引》明确困境儿童发现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及监护干预机制,为困境儿童筑起了一道安全保护防线。

在传统认知中,家庭是一个外人无法干预的私密空间,孩子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如何教育、处置孩子,无需向外界告知,外人也无权干涉。在中国人“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下,父母常常关起家门教训孩子,其潜在规模远不止新闻报道里出现的案例。因此除了获得法律支持,外界监督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此次广州《指引》就以外界监督作为“反未成年人家暴”的一次尝试。根据该《指引》,发现监护困境儿童,要第一时间报案。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委会、街(镇)社工服务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含各区救助管理站)、儿童福利机构(含社会福利机构儿童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困境儿童的,负有强制报告责任,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没有履行报告义务的,要严肃追责。

家庭暴力并不仅仅是殴打、残害等此类身体暴力行为,还包括限制人身自由、谩骂、恐吓等这类对精神产生伤害的行为,未成年人往往由于年纪比较小,无法保护自己,因此,广州《指引》特别指出,“撤销监护人资格”!

困境儿童在临时监护照料期间,由民政部门牵头,会同公安机关、村(居)委会、学校、儿童亲属等进行会商。经过会商后,认为监护人后续能够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及时通知监护人领回困境儿童;认为监护人仍然存在使儿童受到严重人身安全威胁或处于危险状态情形,不宜继续承担监护职责的,困境儿童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困境儿童住所地村(居)委会、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判后安置方面,法院判决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由所属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承担抚养职责的儿童福利机构可依法送养儿童,送养儿童一般应当在人民法院做出撤销监护人资格判决一年后进行。但侵害人属于“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六个月以上、多次遗弃未成年人,并且造成重伤以上严重后果的”情形的,不受一年后送养的限制。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