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秋招,大学生求职要擦亮眼睛

日期:[2019-09-19] 版次:[A07] 版名:[青职场]

临近秋招,大学生求职迎来新高峰。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各种“无经验月薪轻松上万”“包教包会包食宿”“底薪过万在家办公”等虚假招聘信息充斥其间。更有不少大学生轻信虚假信息,陷入招聘骗局中,从而血本无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大学生们该如何檫亮眼睛,看穿招聘骗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采写:见习记者 梁茹欣 实习记者 梁泽茵


招聘网站上虚假信息泛滥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关近年60起通过各大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集团。诈骗金额最高的一份判决中,受害者2000余人,被骗中介费共计6270万元。而这仅仅只是被判决的数量,背后还有更多没有申诉、还没有判决的案件,实际的受骗人数和金额定远不止于此。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招聘骗局在网络上呈现出多形式“变异”,各种巧立名目假作真,让人防不胜防。

在网络政策上,我国历来主张“谁接入、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要求网络运营者承担“主体责任”,对运营的网站和提供的网络产品服务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网络安全法》已在法律层面将网络运营者的网络信息安全义务和责任法定化,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明确网络运营者对此有“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防止信息扩散”“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法律义务。

虽然有不少招聘网站称,发布信息都需要通过营业执照、组织代码、人脸识别、芝麻信用分等等进行综合资质审核,更有求职者保障计划等等相应的服务措施。但在如此多重的验证措施下,仍有海量的虚假招聘信息出现。

据了解,在许多大型招聘软件中,有些招聘网站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审核,点击发送招聘信息之后,立即成功发布;有些则是需要营业执照或带有公司盖章,但是只要在网上随便找一张比较清晰的营业执照图片上传就能通过审核。

由此可见,招聘网站在发布和把控信息传播上并不严格,其发布成本地下,造成海量虚假招聘信息“流窜”,“迷惑”大学生掉入招聘陷阱之中。更重要的,“诚信”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各招聘网站应该将虚假招聘信息扼杀在摇篮之中,为大众创造一个真实的求职平台。


五大类常见招聘骗局

为此,识别常见的招聘骗局,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成为首要。据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介绍,常见的招聘骗局大致有五种类型,即收费培训、虚假岗位、入职办证、灰色产业、网络刷单等骗局。具体而言,收费培训骗局,指的是招聘单位通常告诉求职者,某职位是需要经过一定培训,并需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待培训完成后以计件的方式做兼职偿还培训费,也可以为求职者办理无抵押贷款缴纳培训费。求职者交纳培训费后,公司给予简单的培训,然后以各种理由不安排工作岗位,或以求职者完成的作品不合格为由拒收。

虚假岗位骗局。招聘单位在网络上发布一系列虚假岗位,待求职者交纳求职费用后,安排求职者到某地报到,但并不给予具体的工作地址,求职者难以找到所要报到的单位,待错过报到时间后,以求职者不守时为由拒收,并且不予退还求职费用。

入职办证骗局。招聘单位发布薪资高、要求低的岗位,求职者通过简单面试之后,被告知需要办理《人力资源服务协议》或其他证明才能入职。求职者缴纳费用、办理完手续后,被通知先回去等候入职通知,但此后招聘单位以岗位已经招满、达不到要求等各种理由不予安排入职。

灰色产业骗局。招聘单位发布灰色产业岗位,通过电话面试约见到某某酒店的大堂内,让求职者在公共场所停留一段时间后电话告诉求职者已经通过面试,但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不能直接对话,工作中不能直接使用自己的手机,要用公司给予的网络电话号码联系,号码需要自己充值,待求职者付费购买充值卡,并将充值卡密匙告知对方后,招聘单位便无法联系。

网络刷单骗局。这类岗位的主要工作是网络刷单,让求职者免费成为刷单员,垫付小额费用网购商品,购买完成后,对方立即返还商品费用及佣金给刷单员,经过多次刷单,刷单员充分信任对方之后,对方把上千元的任务打包发给刷单员,在刷单员垫付上千元购买虚拟商品之后,对方立即消失。


求职过程中,大学生需时刻保持谨慎与理智

在现实生活中,违法人员的欺骗方式不胜枚举且不断变化,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谨慎、理智,并注意一些求职细节。比如,受邀参加面试时,在到达面试现场后,要查看单位公示的《企业信用代码证》,若单位名称、面试地址、单位行业与面试岗位不一致,要提高警惕;注意查验职业介绍机构的《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否悬挂在明显位置,办公场所与证照上登记的地址是否一致。对达成职业介绍推荐协议的,须与中介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协议中明确推荐单位和职位,对推荐入职不成功的,可以要求中介机构退还中介费用等。

对此,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孙万松律师还提出了三点求职建议:首先,应聘者可利用网络途径对应聘公司进行初步检索,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工具查看公司网络舆情初步了解情况。其次,应聘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商业安全工具天眼查、启信宝、企查查等App对应聘公司的注册信息、注册资本、企业背景、存在风险等信息进行详细了解。最后,应结合信息进行分析,若遇到招聘职位描述与求职者本人能力、学历不太相符的工作,要进一步通过网络途径对该信息进行核实。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更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尽量到正规的人才中心、中介机构和政府举办的招聘会应聘。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被要求交缴各种费用时,一定要谨慎,以免上当受骗;拒绝缴纳入职押金、入职培训费、体检费,拒绝借用身份证、银行卡等,不要轻易下载未知APP。被不法单位或个人骗取钱物后,要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尽快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