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仰望星空“羲和”“望舒”

日期:[2020-01-02] 版次:[B01] 版名:[头版]

——广州学子为我国发现的系外恒星和行星命名


本报综合(记者 吴敏婷 通讯员 肖刚)近日,由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首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获得了富有神话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而命名者是来自广州市第六中学天文社的同学们。

命名灵感源自《楚辞》的神话人物

2019年12月21日上午,“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动中国(内地)命名结果在北京天文馆公布:获得命名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是中国天文学家在2008年发现的,来自广州市第六中学天文社的同学们提出的“羲和”和“望舒”两个名字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所采用。

“在中国神话中,‘羲和’是太阳女神,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制订者。‘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也被当做月神。这两个名字体现了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关系,具有美好的寓意,也象征着探索宇宙的精神。”广州六中天文社社长、高二学生许翊芃和两位副社长丁昊橦、周光俞赴北京参加了命名活动,许翊芃在台上阐述了提名的过程及理由。

关于名字的出处,许翊芃说,自己在阅读《楚辞》时,留意到了其中提到的两个神话人物,参加命名活动时就想,我国有这么悠久的传统文化,应该从中去挖掘一些有价值有内涵的名称,于是就提出了“羲和”和“望舒”这两个名字。

从全国近百份有效提案中脱颖而出

“我们非常喜欢这两个名字,很有中国味道。”发现行星“望舒”的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斐博士说,通常天文学家以一个数字与字母构成的编号为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命名,但天文学界和公众一直都希望能够给每颗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起个响亮、特别的名字。

2019年,借庆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100周年活动的契机,IAU组织了“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动,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人参与了对各自分配的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的提名与投票。这次活动分配给中国(内地)命名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院刘玉娟、赵刚等于2008年发现的围绕K巨星HD173416运行的类木巨星行星HD173416b,位于遥远的天琴座。该发现曾获评“2008年中国十大天文进展”。

中国(内地)命名活动于2019年6月正式启动,至9月下旬,征集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天文爱好者团体、专业天文学家及资深天文爱好者个人共计67份有效命名提案。经过专家终选评审和数万名公众参与的网络投票,于2019年11月上旬选出一个提名和两个备选提名,并上报给IAU核准。经IAU核准,由广州市第六中学天文社提出的羲和(Xihe)、望舒(Wangshu)被确认为此行星系统恒星与行星的正式名称。

仰望星空,培养天文科学素养

广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王万里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文观察很不容易,需要耐心,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的探索过程。“学校非常重视对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天文社在内的4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安排固定的指导老师和活动时间,以各种方式激励校园社团发展。”王万里副校长说,利用社团开放日可以展示学生日常活动的成果;通过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能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动力。“在社团活动中,同学们的兴趣深化了,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精神就可以一步步培养起来并持续深入。”

学校指导老师黄凤金说,广州六中天文社自2002年起创建,一开始叫“望远镜社”,后来改名“观星社”,最后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天文社”,有100多位成员。“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出去观察,有一次去从化观星,碰上下雨,可大家并不气馁,一直等到雨停。虽然只观察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但同学们依然很高兴。另外,天文社还组织开展志愿活动,为街坊讲解天文知识。”黄凤金老师认为,开展天文活动能够给喜欢天文的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参加到实践操作中去,培养对于天文学的热爱和素养。“以后我会继续带着同学们一起仰望星空,一起探索宇宙。”黄凤金老师说道。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