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广州未成年人保护大讲堂第二十讲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日期:[2020-01-16] 版次:[B03] 版名:[12355心声热线]

上课精神不集中,不爱做作业,学习成绩上不去,经常撒谎,早恋,上网成瘾……在生活中,您的孩子是否出现过以上这些情况?作为家长,您觉得出现这些情况,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如果是家长出了问题,那么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另一半的问题?

带着这些困惑,家长和孩子们走进了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大讲堂,一起倾听李幸民教授畅谈及剖析“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徐福 林莉

本期“眼镜先生”

李幸民教授(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广东省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

家庭教育核心:人格健康

家庭教育是以父母及家人为依托,用语言、行为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就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而言,从生存意义上看,是温饱、健康无病;从看发展意义上看,是科学养育与教育;从现实生活中看,是快乐、温馨、和谐。事实上,很多家长对于第一方面都特别关注,但其他两方面则需要家长们加强关注和实施。

孩子的成长并非现阶段掌握的知识面有多广;而是他有一种属于自己内在的素质,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家长需导入科学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理念,使家庭教育科学适度,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拥有一个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对孩子来说,有着一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健康人格是良好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基础。因健康人格这一说法有些抽象,学术界对“什么是健康人格”有着长期的讨论。最近,美国心理学家韦伯克·布莱多恩和同事结合科学家几十年的研究,总结出健康人格的十个衡量标准:1.强烈感受力;2.坦诚;3.有能力感;4.友好;5.心态积极;6.不怨天尤人;7.低焦虑;8.低抑郁;9.较好抗压力。10.自制力强。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或孩子有少数几条不符合,这是正常情况,并不说明人格不健康。


孩子成功秘籍:正面激励

从网络新闻里,我们常常会读到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被称为“神童”的湖北女中学生因“一直承受巨大压力,不看课外书籍不可能”而自杀;一名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家境富裕的10岁成都男孩,因不堪学习重负,用刀片划手腕,自杀未遂;上海一名17岁男孩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后直接跳桥身亡……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其实,家长要毁掉自己的孩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的方法: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形象,使孩子产生罪恶感。4、使用命令式口吻。5、不给孩子半点自由。6、遇到不顺心的事,迁怒于孩子。7、当众让孩子出丑。通常前6条都是家长在家庭里的“单练”,要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第7条“当众让孩子出丑”是“杀手锏”。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众出丑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难以立足社会。

以上7条,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如果您希望孩子成功,请反其道而行之。


健康发展要点:顺应天性

要做好家庭教育,我们的对策是——平等、关爱、沟通、接纳、期望。正所谓,播种一个行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1.向孩子学习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3.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4.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5.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6.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7.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8.关注家长生命成长,改善自身素质

9.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基石

10.亲子教育向亲职教育转变

习惯培养五个步骤:

1.兴趣引导: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2.明确范围:让孩子清楚该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3.形成习惯:坚持不懈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良好习惯。4.及时检查:让孩子在成功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5.形成规律:让家庭生活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家庭教育八点目标:

1.勇于表现自己;2.生活有序;3.待人有礼;4.喜欢交往;5.遵守原则;6.爱护环境;7.敢提问、发表见解;8.喜欢新事物。

专家指路

健康人格的特征

第一,有意识控制生活、行为,自主把握命运; 

第二,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对待;

第三,立足于现实,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

第四,具有紧张而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渴望挑战、新目标和新经历;

第五,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充满活力;

第六,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赖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

第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