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市公安局特警冯小倩:最美警察,不负韶华铿锵逆行

日期:[2020-02-27] 版次:[A04+05] 版名:[青榜样]
冯小倩提交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请战书”

疫情当前,广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特警五大队成立青年团员战“疫”突击队,坚守在我市疫情防控和处突维稳的主战场上,以战时状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队伍中涌现了多名先进典型。特警五大队民警冯小倩就是其中一员。她的战“疫”之路,有着别样的风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冯小倩在鄂探亲休整期间,主动请缨,驰援参加家乡保康县的抗“疫”一线警务工作,在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和岗位主动履行排查防控职责,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广州公安“最美警队”的使命担当,以及广州公安特警奋勇向前、共克时艰的战斗作风。

“探亲路”成了“出征路”

冯小倩1994年出生在湖北省保康县的一个警察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有着20多年警龄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13年,她如愿考入了湖北警官学院,成为了一名预备警官。2017年毕业后,冯小倩通过广东省招警考试顺利成为了广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一名女特警,入职2年,因为工作出色,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个人嘉奖1次。“这姑娘有想法、有活力、能干事”,是领导和同事对冯小倩一致评价。

去年8月,冯小倩与同在特警支队工作的刘锦豪喜结连理,但因参加上级紧急任务,他们的婚期接连延后了两次。

2020年春节前夕,小夫妻俩结束了专项任务,于除夕当日匆匆赶回千里之外的保康老家,打算再商定婚礼事宜。不想,疫情来得迅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湖北省沦为了重疫区,当地实行了全面交通管制。原本计划在2月5日返回广州的冯小倩夫妻只得继续呆在保康家中。

疫情就是警情。国难当前,她和刘锦豪不想就此深宅家中,身为警察的使命和党员的担当驱使着他们挺身而出,夫妇俩准备双双向保康县公安局递交请战书,即使无法返穗归队参战也想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请安排我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冯小倩的母亲身体欠佳,刚做完手术正在家里休养,同为警察的父亲早已在抗“疫”前线奋战。面对疫情,这个“三警”家庭没有丝毫退缩和犹豫,很快达成共识。冯小倩随即向支队提出了支援湖北老家公安工作的申请报告。“小倩,单位尊重你的决定,为你感到骄傲!请务必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平平安安回来!”当冯小倩向单位领导汇报请战想法时,单位各级领导都表示支持和关心。

随后,冯小倩向当地保康县公安局提交了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请战书”。由于冯小倩自小在城关镇长大,警校学习期间,还多次在当地派出所实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便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任务最重的城关镇辖区工作。“有广州的支队、大队做我的坚强后盾,我有干劲!”

主动担当,胆大心细处理警务工作

湖北保康县位于鄂西北的大山深处,全县11个乡镇,28万人口,其中城关镇辖区常住人口最多,达5万余人。春节时期,返乡探亲流动人口较多,交通管制前,大量在武汉打工人员返乡,由于县城偏僻,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居民防护意识不足,防疫形势严峻。“刚开始防疫物资匮乏时,我就用泳镜代替护目镜、戴着皮手套,随身携带小型酒精喷雾,接触过他人后立即消毒。”冯小倩告诉记者。

在“入编”老家保康警队参战防“疫”期间,冯小倩坚持发扬广州公安特警的英勇奉献精神,主动参与到日常执勤值守、设卡盘查、街面检查、巡逻劝返等工作,为抗“疫”期间基层警务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由于警力短缺,冯小倩支援值班当天还要负责接处警工作、救助群众、询问、整理询问材料等工作。

在接处警值班时,她总是第一个冲上警车,忙碌在处警办案的前线;在街面巡逻劝返时,她看见老人没戴口罩就主动拿出自己的备用口罩,亲手给老人戴上并耐心地讲解防疫知识;在遇到群众报警求助时,她主动放弃午休时间,长途奔波给因疫情被困的群众送去急需物品;在遇到需熬夜办理案件时,她主动请缨申请协助看守犯人,直至次日的太阳升起。

2月17日,冯小倩在辖区一超市门口维持秩序时,检测到一名男子体温38℃,细心的她注意到该男子佩戴的是普通布口罩,“这种口罩不具备阻挡病毒的作用,我就马上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备用口罩,让他戴上后将其带离人群。”冯小倩对该男子进行询问过基本情况及旅居史后,发现他返乡时乘坐的列车曾经停武汉。“因超市门口人员较多,为避免造成恐慌,我将该男子带离100米外,并拨打120,请救护车支援。”起初,该男子听到要去医院产生了抵触情绪,经过冯小倩耐心解释和劝导,该男子最终决定配合,冯小倩也随车去了医院,经检测及观察该男子只是普通感冒发烧。随后,她又步行返回岗位。

“春会来,花会开,我们微笑相见。”冯小倩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致敬!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待到春暖花开之时,脱下口罩,繁华与共。”

(记者 郑雅儿 通讯员  田文德)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