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让我们像英雄般扛起如山的责任

日期:[2020-09-17] 版次:[A07] 版名:[青观点]

编者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个秋天,广州塔为获得“共和国勋章”的83岁钟南山院士亮灯致敬,“南山风骨,国士无双”的欢呼声响彻大学校园。我们收获的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豪情,我们收获的是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自信,我们收获的是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和赞誉。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的时代需要时代的英雄,让我们像英雄们那样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刘彦武)


我们应该向钟南山院士学什么

9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钟南山院士既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什么呢?

“钟南山”精神一:心系国家,为人民服务。钟院士始终以人民健康至上为原则,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始终如一。他倡导相信国家,相信科学,这些都体现出高度的家国情怀。

“钟南山”精神二:遇到困难奋勇向前,顽强拼搏不放弃。“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这是钟院士在疫情初期提出的建议,然而1月28日他已经在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不退缩,钟南山院士与众多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我们的生命健康撑起强有力的保护伞。

“钟南山”精神三:严谨敬业、仁心仁术。钟院士秉承“我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的理念服务患者,践行良好医德医风,彰显专业精神的作用。

“钟南山”精神四: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耄耋之年的钟院士常年坚持锻炼。他在广州医科大学透露: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走红毯时加快步伐,是想证明自己还没老。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有一颗不服输的心。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2018级 朱旭烽)

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

就业创业,是当下青年非常关注的话题,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近来,“港澳青年来内地当公务员”“澳门大学生走访湾区了解发展机遇”等新闻引人注目,新冠疫情虽然暂时对粤港澳三地的人员流通造成一定影响,但阻挡不了大湾区青年们学习交流、就业创业的脚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并为粤港澳青年提供实习、创业和就业机会,支持港澳青年参与国家建设。据了解,目前广州已经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2个,成功孵化企业200多家,如天河区组建全省首个港澳青年之家,南沙区逾100个就业岗位面向港澳青年;珠海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港澳高校毕业生在珠海参加就业见习、就业和创业;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地也陆续出台更多政策措施,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去哪儿?回家乡发展还是留在大城市打拼?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行业?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这些问题对于在校学习的青年学子来说,都将关系到个人专业发展道路的选择,甚至是人生的抉择。
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催生一系列新的产业和业态,方兴未艾,生机勃勃,需要大量人才参与创新发展,是难得的施展才华和技能的舞台。交通互联互通,经济协同发展,民心同声同气,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会让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人感受到有“地”可依,有“事”可干。这无疑给广大青年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但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也要做好准备。首先要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了解发展规划、寻找产业落点、直面创新难点;其次是要以大湾区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工学结合,把学校学习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专业课教师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扶”我们一把、“送”我们一程,使我们能尽快找到努力的方向,尽快融入火热的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2018级 梁诗婷)

多方给力共驱抑郁

近日,话题“抑郁症成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高达4.3亿,讨论数约5.1万。现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且青少年正是高发人群。

对学业的期望值过高、同龄人相互攀比的压力、家庭环境影响,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个人居家学习、校园半封闭环境烦闷,使得青少年抑郁人数徒增。为防抑郁于未然,还需国家、社会力量、学校和家长携手。

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平时应该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及时掌握其心理发展动向。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倾向,家长要及时疏导,尽量用柔性说服或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方式为他们解压,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制作甜点、逛街看电影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落到实处。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室,聘请有资质的心理教师开展心理辅导等。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校老师要重点关注、及时开导,同时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消除抑郁歧视,避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明确表示,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且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中学、高等院校的必修课。

青少年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使命,拥有健康强大的心理,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担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愿青少年们都能在最好的年纪,享有健康的青春!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2018级 吴涵尔)

被“绑架”的何止是身材

女明星身材发生变化,就会引起网上的各种讨论,近年来不少年轻女性被 “以瘦为美”的审美观“绑架”。

比如,今年一阵“BM”风刮起,使不少女性主动开启自己的“身材绑架”计划。“BM”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少女品牌Brandy Melville的缩写,能让众多少女心动的不是其款式有多特别,而是在于它只有S码的设定。能否穿上BM的衣服,被称作判断女孩身材好不好的标准。于是乎,某女士先把自己的头像换成“不瘦十斤不换头像”的图片,进而不惜采用手术抽脂、节食、催吐等残忍手段,只为了达到体重秤上那“完美”的数值,迎合所谓大众的眼光。

有一种胖,叫做“别人觉得你胖了”。即使拥有标准身材,可当别人轻飘飘地说一句“你胖了”,心头就像落下一块大石,自己一下子就没有了自信。

难道你真的要为了趋于一体化的审美,而放弃绽放自己独特的色彩吗?

其实,不仅是我们东方女性,包括欧美国家和其它地区的现代女性,现今大都崇尚自然、张扬个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如何塑造和欣赏女性的身材体态,我们应该本着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心态,顺应社会潮流,而不应再抱着“以瘦为美”这种被扭曲、被代言的审美观,作茧自缚。

人的胖瘦体态,终究不过是一层皮肉,女性的价值不应该建立在她们的外表,而更应注重提升自己的气质与自信,充实自己的内在美。

按正常规律的时间作息、注重均衡饮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广交朋友、做些公益帮助他人……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比什么都重要,而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女性美丽与自信的源泉。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专业2018级 刘若妮、骆晓晴)

莫要变成网络谣言的帮凶

不久前,一名女生梁某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声称自己被前男友罗某强奸怀孕,结果导致罗某所有的个人信息都被“人肉”出来,成为网络攻击对象。可没过几天,事件发生了惊人反转,所谓的“受害者”不过是“造谣者”。

然而,为什么这么多普通网民对事件推波助澜,成为谣言的帮凶?

其一,跟着感觉走,没有去辨别求证。谣言在事实面前往往会不攻自破,这次也不例外。梁某对罗某的指控仅是一面之词,并无证据可言,在事件的描述中也漏洞百出。但很多人仅受情绪感染就站在了女生这一方,以致罗某为自己的辩解都淹没在网民的愤怒中。

其二,被忽悠绑架,成为“骂战”帮手。带着极端情绪的网民在对这一事件的二次传播中,偷换概念引起群体对抗: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强权对弱势,最后变成了一场骂战。网民关注点转移了,事件本身的细节和真相就更容易被忽视。

也许,过去可以说这是一种网络“幼稚病”,普通网民无法去核实真相也没办法把握舆论导向。但如今网络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公众参与公共事物讨论、获取公共信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不是输出失控愤怒的会所,不是恶意诽谤和伤害他人的乐园,更不是别有用心的恶者狂欢的自留地。

青年人是网络上的弄潮儿,也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军,在国家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和网络治理的过程中,青年人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确实引人思考。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真假难辨的转贴评论,保持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持理性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对网络信息不闻不问,也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而是要保持求真的态度,保持科学理性,主动发声以正视听,不把感性和冲动作为评判标准,不成为网络谣言的帮凶。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2018级 陈雄胜)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