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遭遇家暴 不必再做“沉默羔羊”

日期:[2016-03-10]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自今年3月1日起,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正式实施。有了法律政策的“撑腰”,今后,不仅反家暴工作者便于开展工作,处于家庭弱势的成员也有底气对家庭暴力说“不”。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这无疑为广大妇女送上了一份暖心的礼物。

《反家暴法》首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发现家暴,都有权及时劝阻,值得注意的是,精神侵害也正式纳入家暴的范畴。

采写:本报记者 何伟正 杨燕芳 周司琪 漫画:廖晓诗

 

案例一:知人知面不知心

现在专职代购的吴媛媛给记者讲述了她朋友王小姐的故事。王小姐今年27岁,是广州的一名普通白领,同时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3年前,因为未婚先孕和现在的丈夫结婚。“她老公长得斯斯文文的,当时结婚的时候我们都挺看好这一对的。”吴媛媛说。

原本以为自己会很幸福,但婚后的朝夕相处让王小姐发现,自己的丈夫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最过分的就是不准她和别的男生再接触。”

有段时间,因为要赶会议资料,王小姐经常加班到很晚,同一小组的男同事看王小姐怀孕,好心开车将其送回家。在第四天,王小姐刚从同事车上下来,就看见自己丈夫快步上前将男同事从车上拉下打了一拳。王小姐上前劝阻,却被其推倒在地。“不分青红皂白打人,还推孕妇,你说是不是人。”

事后,王小姐给同事道歉,其丈夫也向她道歉并乞求原谅,但王小姐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后来只要有男的找她,丈夫就会发脾气。虽然每次事后,王小姐的丈夫都会为自己的冲动向她做出深刻忏悔,但是王小姐的心却越来越凉。“她害怕哪天真的被他打死,跟我们表示过很多回想离婚。”吴媛媛说。

说起丈夫为什么会这样,王小姐表示可能与其家庭有关。“单亲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听说是因为母亲婚内出轨。这对他可能影响比较大,但是我们当时都没看出来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王小姐虽然避免在丈夫面前和男生接触,但是丈夫总是疑神疑鬼。问及是否要离婚,她表示想要离,但是没有勇气。

 

预防制止家暴《反家暴法》打出组合拳

案例二:精神虐待导致离婚

《反家庭暴力法》刚刚实施,不仅明确了家暴行为,同时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虐待,作为冷暴力纳入法律规范的范围。据早前媒体报道,鄞州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近日审理出一个因家庭冷暴力造成的离婚案件。

起诉的原告是男方,姓李,在上海工作,收入稳定。女方戴女士是宁波某中学的老师,两人有一个9岁的孩子,在外人看来家庭稳定幸福。可是,李先生却前后两次到鄞州法院,要求与妻子离婚,理由是两人婚后因工作原因长期分居,感情基础较为薄弱,又时常有争吵,致使夫妻感情已经破裂。

戴女士也认可两人因分居导致互相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但认为感情变淡是因为丈夫对其实施精神冷暴力。“谈恋爱那会儿就知道他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当时觉得没什么,结婚以后多沟通就好。婚后发现他还有点偏激,容易暴躁,这几年他在事业上不顺心,连带着对我和孩子也不管不顾。平常就是有假期也不回家,我打他电话也不接,去他单位找也躲着不见我。”

“我想关心他,有时候问得紧了点他就不耐烦,对我冷嘲热讽地辱骂,也从不过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儿子都快不记得爸爸长什么样了。即便偶尔回趟家也总是无故找茬、指责谩骂,对我进行人格侮辱。”

 

反家暴法:冷暴力纳入法律规范范围

上述案件的承办法官审理后认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已无和好的可能,经调解,两人达成调解协议同意离婚,孩子交由戴女士抚养,李先生支付抚养费,并对双方的共同财产作出分割。

尽管《反家庭暴力法》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虐待,作为冷暴力纳入法律规范范围,可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冷暴力的认定比殴打、捆绑、残害等侵害身体的家暴行为的认定还要困难。因为冷暴力是消极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二人单独相处时,也没有报警记录、医疗证明等证据可以证明冷暴力的存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而且受害人在受到冷暴力后,以心理创伤为主。心理创伤不同于肉体创伤,不易找到创伤根源,也难以证明心理创伤与冷暴力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数据:冷暴力受害者80% 为女性

“我们常说的‘打是亲,骂是爱’,其实并不可靠。很多施暴者往往施暴后感觉十分后悔,也会用尽甜言蜜语,例如‘因为爱、因为疼你,才会打你’之类的话语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白云心理医院临床心理师唐丽辉建议称,“我建议广大受害者不要相信这些借口,一旦心软了,施暴者很有可能以同样的理由再次施暴。因此,我建议受害者一旦遭受家暴,就立刻寻求社会、法律的帮助,摒除‘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大胆把事情说出来!”

在冷暴力问题上,唐丽辉称冷暴力的受害者中,80%为女性。“同样地,如果遭遇冷暴力对待,可以立刻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的帮助。另一方面,女性要独立自主,不要放弃工作。一旦放弃工作,整天忙碌于孩子、老公和家务事,个人价值感会降低,万一遭遇冷暴力对待,会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另一方面,广州市律师协会成员、金桥百信家事法律部专职律师张雪云也表

示,冷暴力是以不作为的方式进行精神伤害,确实存在举证困难的问题,但是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细则出现。

 

律师:打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及“家庭暴力告诫书”组合拳

张雪云针对上述热暴力和冷暴力的案例给出自己的看法:《反家暴法》实施之后有两个比较大的亮点:

一是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当受害人向法院递交申请后,法院会下一个裁定,如果判定加害人的家暴行为存在,法院会将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送达加害人以及受害人,该令可以要求加害人禁止跟踪、骚扰受害人及其亲属,并且可以责令他立即迁出居住地方,从客观上减少加害人实施家暴的机率。

另外一个就是家庭暴力告诫书,由公安机关出具。如果出现家暴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根据情况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上面包括加害人信息和家暴事实的描述,送达居委会、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公安机关本身也会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暴行为。

张雪云建议,如果发生家暴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将身体伤势的证据保留好,到医院进行及时的诊疗,并且记录好伤势情况。同时受害人要记得向公安机关报警,留下报警记录和笔录。遭受家暴的受害人可以向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从而在律师的指导下,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受害人也可以向妇联、居委会、村委会等机构进行投诉,这些机构会协助她们做好维权的事情,确保她们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在她看来,以前很多人会认为家暴是家事,加害人也会因为这种想法觉得打小孩、打配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反家暴法》实施后,家暴不再是家事,像学校、社区这些机构在发现家暴事实时,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警。

 

心理师:预防家暴倾向从娃娃抓起

此前,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 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家暴的出现有很多内在原因,包括性格和从小的环境影响。据调查,施暴者中,从小家庭环境缺乏父母一方的爱,或者家里经常发生暴力,会导致他成人后发生暴力的概率比较大。

对于王小姐的遭遇,唐丽辉认为,有些施暴者从小可能在家庭、学校方面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或者童年阴影,导致他们比较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案例中的王小姐丈夫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这很大程度上对其形成不良的影响。

基于此,唐丽辉分析称,如今独生子女多,家庭教育也应该摒弃以往的“不乖就打”的模式。“反家暴要从娃娃抓起,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自小培养善良的品质。我建议新婚夫妇都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父母学堂’上课,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棒下出孝子’已经过时。”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