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育才中学:在红色精神指引下砥砺前行

日期:[2016-03-13] 版次:[06] 版名:[德育风采]
同学们在体育文化节运动会比拼才智。

文/记者黄嘉欣

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为革命子弟创办延安育才学校,当时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担任首任校长。1951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创办第一所学校——广东省育才学校,也就是广州市育才中学(以下简称“学校”)的前身。从学校由诞生之日,就具有了独特的红色底蕴。依托这一红色文化背景,育才中学创设了相应的文化标识体系,搭建了“红韵育才”特色课程。

 

漫步校园,文化标识凸显红色韵味

走进学校,处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形似红木棉的校徽,鲜红的颜色代表着革命先烈用鲜血打下来的江山;红棉树高大挺拔,树杆笔直,象征着骨气、正气与志气。花朵含苞欲放,格外娇艳,象征着学校是一所培育充满希望人才的基地。校徽选取四种颜色,也代表着校训中的四个关键词:坚定、求实、勤奋、文明。

据校方介绍,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会让学生在耳濡目染间,对育才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走进师徐园,育才学校的开创者、红色革命教育家、军事家徐特立的精神犹存。走过岭南文艺界名人刘斯奋题的《延安颂》的壁画,以威武的延安宝塔、一轮冉冉升起的红色的太阳、革命先驱们的英勇事迹,象征着“延安精神”源远流长。在四面环水、古色古香的求实亭里读书,学生们能感受到宁静的环境所带来的思考的力量。在假山流水间,高刻着岭南著名画家关山月的题字“坚定”。学校学习延安精神,提取“坚定”这一动词,只为让革命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水滴石穿的毅力从身边景观开始潜移默化地逐渐渗透。

 

研习多元化,培养气质更突出专长

除了文化标识上,学校整合服务于教学体系的“国家、地方、校本;必修、选修”二级课程,利用学校美术、体育等专业招录的育人队伍,融入学校核心价值“延安精神”,依靠《广州市育才中学制度绘编》、《广州市育才中学质量体系》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支持学校发展的领导、校友、家长等社会资源,创编了“育才红韵”特色课程。

据校方介绍,“红韵育才”特色课程划分为两大体系,即“红之魂”系列课程和“红之行”系列课程。红之魂支配红之行,是红之行的先导和动力。有坚决笃定的革命信念和勤勉奋进的拼搏精神,才能培养出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文明才艺的雅致气质的红色之子。结合学校实际,特色课程分为专修和普修两大板块,特长生选修专修课,共120课时。普通学生普修必修课,每学年共240课时。

在“红之魂”课程中,包括革命信念教育和拼搏精神两大板块,“延安魂课程”以解读延安精神,缅怀先烈,学习学校延安红色渊源为切入口,结合校本课程《红棉绽放》推介育才“红色之子”。学生领导课程,是革命信念教育的延伸。在育才,社团活动也遍地开花,全校范围的“930音乐节”、“五四表彰大会”、“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学生会“一期两季选修课”的开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领导力。同时,通过“红之子”心理品质课程和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勤勉奋进的精神,在课堂上学会交往,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搭建沟通信任的桥梁。

在“红之行”课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作风,发展艺术才华,成为了育才学子全面发展的有利机会。热衷创新实践的同学,有技术革新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等待他们去开拓,走遍红色广州革命足迹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玩转机械手臂,制作彩色积木分拣器,在课程中均有机会接触。对美术音乐有专长的同学,可以学习具有红色烙印的木刻版画,学唱红色经典歌曲。学校创建了“红韵育才版画工作室”,在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专家指导下,将浓郁的广府文化特色与红色文化传承结合,制作出一批构思巧妙的作品。

 

整合校内外资源,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在特色课程的整体运行中,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特色课程资源,除了学校特色课程研发中心编写“红韵育才”相关的校本课程教材及研习讲义之外,图书馆十余万册的纸质藏书,十二万余册的电子读物,给予学生在红韵文化中更多自主发散全方位了解知识的机会。

同时,除了由本校各个学科教师组成的研发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文联、岭南画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专家教授倾力相助。1月22日,曾在育才工作,现任广东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宇航,为高三学子做了一场《读书与人生》的讲座,作为“2015学年冬季选修课”的序幕。学校深挖相关的教师、家长和专家资源,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院等签订合作协议书,一方面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得到他们的指导;另一方面,部分选修特色课程的专长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他们的高校课程,获得相关学分,打造出可塑性强、新鲜血液不断补充的课程发展模式。

据校方介绍,“红韵育才”特色课程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三年计划,挖掘红色文化。在第一年,学生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实施,了解育才历史,感悟“红色”的文化。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学校组织红色之子和红色之星的评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涵养人格。通过对红之魂和红之行文化及课程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教育的认同感以及红色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年,学校继续丰富课程内涵,将课程特色转化为学校办学特色,带动建设品牌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革命信念、拼搏精神、科学作风、艺术才华的打上育才红色烙印的优秀人才。从课程设计到培养规划,特色课程是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缩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育德创新、精育人才”的办学理念。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