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共赴杭州亚运会 感悟中国式浪漫

日期:[2023-09-28] 版次:[A04+05] 版名:[青热议]

秋分时刻,钱塘潮涌。9月23日晚,“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亿万观众,引发如潮回响。这其中,有对“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谱写亚洲篇章的盛赞,有对“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的褒扬,亦有对共同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的信念与雄心。

当前,杭州亚运会激战正酣,一批“00后”甚至“05后”中国青年体育健儿登上亚运舞台,上演一幕幕青春与活力的“名场面”。

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亚运之火交相传递,三地青年心连心。作为见证时代的同辈青年,广州青年热情赞扬,切身感悟新时代、新亚运的独特魅力。

主办:广青融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勇立潮头 爱达未来

“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竞技场。”在本次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我看到了金色稻田里,蝴蝶翩翩起舞;跟随镜头穿越五千年文明,时空交汇;一幅水墨画卷就地展开,钱塘江两岸,踏墨而舞;以潮水为琴,以浪潮为键,奏响青春华章;星光点点,一群白鹭,翩翩起舞,山水共清辉;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于远方飞奔而来,奔向钱江潮涌……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之翼同频共振。而我坚信,科技自信,离不开中国自信;创新火花,离不开中国智慧。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中国式现代化正在焕发新光彩。开幕式里中国展现了“美美与共”的大国情怀,开放融通,互学互鉴,共同繁荣的大国担当。

勇立潮头,潮起亚细亚。我们坚信全国一盘棋,全民一股劲,中国科技腾飞与经济繁荣之火将生生不息。“心心相融,爱达未来”是本届亚运会中国发出的希望——愿同爱同在,共达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嘉奇

精彩亚运我们心连心

于良渚之上,文脉酿了千年。立钱塘潮尖,感时代澎湃。

我在杭州等你,用一片新村,一座新城的阵势;用一映灯火,通射长空的热情;用万人空巷,烘染街巷的激昂。

我等你,有板球、藤球、马术、摔跤的文化,有黄皮肤与深眼窝的切磋洽谈。我等你,那前所未有的科技与时尚——无线手机感应充电、智慧地铁与公交站。我等你,那日复一日的训练,那个人的魅力、民族的风采、国家的期盼。我们举国同力,等你的到来。

不是说在竞争之下便没有共同的精彩,我们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追求。即使是争拼,我们也是同行的伙伴。

我们知道前路并非坦途,所以我们共聚,以竭尽全力的方式展现我们努力的姿态。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

从驼铃悠悠的丝绸长路到21世纪的中马友谊大桥,同处于亚洲的我们命运相连。

杭州的优雅,展现亚洲的底蕴。

杭州的自信,体现亚洲的胸襟。

杭州的活力,表现亚洲的未来。

亚运之韵,将会影响更多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芷莹

用诗词打开杭州亚运会

“千里波涛滚滚来”是亚运会的开始。大潮翻滚,来的是八方宾客。波涛汹涌、潮起之江的三维立体“浪潮”,这一“现象级”的开幕式体现了中国高科技与传统元素交织的中国美学,展现了中国新时代自信自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千磨万击还坚劲”是亚运会的历史。解码30几年来的中国亚运会历史,就像这句诗一样,充满了风雨和坎坷。从1990年举国之力办亚运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杭州亚运会开幕引多方赞叹,中国始终坚韧不屈,始终向前。

“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亚运会的基调。“淡妆”是“绿色亚运”,是绿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浓抹”是“科技亚运”,是科技中国的创新之路。

“千里共婵娟”是亚运会的未来。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这样唱道:“你和我同住亚细亚,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它不仅体现亚洲人民在体育领域的发展成就,也展示亚洲人民团结和友谊的形象。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郑苏芯

向世界展现魅力中国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盛大开幕。烟雨江南中的楼宇、书画、国风舞者和数字化的烟火、穹顶、火炬手交相辉映,奏出了一曲文化与科技、典雅与活力交织融合的交响乐,引得外媒纷纷点赞亚运会、点赞中国。

歌舞承历史,外媒点赞中国千年文明。新加坡《海峡时报》以“璀璨的仪式”为题报道:“开幕仪式将尖端技术与展示该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相结合。”“艺术家们在一场令人愉快的表演中展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印度时报》连发三条短报,赞叹表演之惊艳。

数字未来,外媒点赞中国科技运用。美国门户网站雅虎说:“裸眼3D的整合技术、AR 和AI为全球观众带来了新鲜而令人兴奋的体验。”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则认为,通过以数字烟花代替传统烟花,杭州亚运会实现了碳中和承诺,让亚运会达到了新的里程碑。在智能和绿色技术的创新运用中,开幕式树立了创新、负责的中国形象。

一直以来,大型体育赛事都是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而最受人瞩目的开幕式,则是展现国家魅力,表达国家话语的重要途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纷呈,向世界展现了一个魅力中国。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阚钟欣

不同的青春 共同的亚运

星星点点的数字火苗从四面八方汇聚,当数字火炬手踏着钱塘江浪潮,与火炬手一同点燃圣火,这一刻,举国欢庆!亚运会贯彻“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将科技与文化交融,青春的力量在人间天堂杭州无处不在。

青春融文化之美,展现中国风范。青年竹笛演奏家无数次练习克服高空眩晕,只为展现更加贴近完美的表演;场外的青年志愿者来自五湖四海,用最温暖的笑容和最贴心的服务为亚运会的举办助力。齐聚杭州的中国青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共同点燃这一片亚运星火。

青春创科技之华,磅礴中国力量。亚运会开幕式上极具视觉震撼的“数字火炬手”和“数字许愿灯”,不仅展现了来自中国的文化情怀,更是科技创新的“中国力量”。小小的“火炬手”和“许愿灯”背后,是近百位工程师日以继夜的努力,是3D互动引擎、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也是青年力量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的磅礴发展。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一场来自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的视听盛宴,也是让中国青年用更加自信的视角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力量与风采的世界舞台。青年当勇立潮头,不负青春韶华,以青春热血理想,共创时代美好未来。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张远

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传递中国态度

“你我同住一个家,同爱同在同分享……”今夜,杭州闪耀着她的光芒,也让电脑屏幕前的我和舍友久久无法平复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江南的良渚到宋韵,华丽的舞美设计、前沿的3D视效和虚拟影像技术让五千年的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你问我对哪个环节印象深刻?我想是一出场就“惊艳众人”,勾勒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杭扇的地屏;是那用裸眼3D视觉技术呈现出来,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拱宸桥;还有是那行走于湖光山色之中,满载宋朝元素和越剧表演的游船;不过,最让人目不转睛的,是由“一亿人共同打造”的“数字火炬手”点火仪式……在“大莲花”体育馆内,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杭州向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Amazing!” 菲律宾笔友Mary向我表达她对开幕式的感受,我回复道:“这就是中国。”我们用梅兰竹菊“四君子”恭迎远道而来的友人;用“团扇”来表达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态度和希望;用场馆内随风飘散的桂花来表达对到访的运动员们美好的祝福。数不清的小细节彰显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时刻传达着“以和为贵”的中国态度。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 郑乙源

诗意 新意 友谊

水为串联,古今交汇,再现良渚文化瑰宝;山为象征,巍峨绵延,体现运动健儿志气;潮为意象,奔涌天地,展现时代浪潮浩荡。金秋时节,数字杭州,体育盛事,同爱同在,共同谱写亚细亚友谊精彩篇章。

在杭州“大莲花”体育场内,精彩的开幕式是诗意,更是新意。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山水共清辉。一幕幕汇演以文化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将东方美学与中国科技完美融合,令人惊叹。我看到,首次运用的3D双威亚技术使男女演员表演自如、飞身潮中,正契合当代青年“勇做时代弄潮儿”的勇气和决心;我看到,场景变化之间数字水墨随舞而动,AR星河美轮美奂,是东方浪漫精彩盛放,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我看到3D立体笼罩,虚拟半球动感震撼,点燃了体育之情,情动亚洲。万千感动,喜悦和澎湃都汇聚在“数字火炬手”跨越波澜壮阔的钱塘江与亿万民众虚实相会的那一刻,是生生不息的体育精神,是代代运动员的薪火相传让我们感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亚运会一路走来初心未变,友谊更坚。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亚洲人民友谊茁壮成长。万涓成水,奔涌成潮。水是浪潮之源,象征着全亚洲的力量团结一致,紧紧凝聚在一起,碰撞出壮阔浪潮,不断铸就亚洲文明新辉煌。

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曦玥

这场文化盛宴激励我们再奋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秋分之日,人间天堂杭州用美丽、文明、友善的姿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美轮美奂的场景,激情四射的表演,独具匠心的创意,让我深感震撼,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中。

亚运会开幕式是一场集科技、文化、体育于一体的完美呈现。其中,科技的魅力尤为突出,从一开始的倒计时,到运动员入场式的立体投影,再到主火炬的点燃,无一不体现出我国科技实力的日益强大。而当吉祥三宝“宸宸”“琮琮”“莲莲”从白居易的《江南忆》中浮出水面时,现场气氛更是达到一个新高潮,吉祥物承载着江南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它们怀揣亚运梦想,抒发体育情怀,更是呼应了“智能亚运”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

我相信,这样的开幕式不仅会让世界记住,也会激励我们青年,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中国向世界发出最强音。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丽婷

“江南忆”破水而出 新华社发

中国体育代表团精彩亮相 新华社发

9月24日,邹佳琪(左)和广东选手邱秀萍摘取亚运首金,这是她们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发

“拱宸桥”连通古今 新华社发

钱塘潮涌“大莲花” 新华社发

烟雨江南西湖莲开 新华社发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