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吹响冲锋号 我的乡村行

日期:[2023-10-12] 版次:[A07] 版名:[青观点]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广州多所大学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伍也纷纷奔赴乡村,助推乡村课题的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学子们抖擞精神,以青年视角记录乡村振兴故事。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在乡村实践的过程中都获得了哪些感悟吧。

指导老师:华南理工大学张庆园 华南师范大学卢嘉裕、周建伟 广东财经大学孙璐 广州大学韩宝玉

于群山中看见希望

晨露未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山谷时,依偎在粤北青黛色群山环抱之中的连樟村,已经伴随着鸡鸣狗吠声开始热闹起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为当地孩子带来了为期10天的课程。于我而言,这也是一次深刻体验黔粤两地不同教育环境的机会。

结束了在贵州土地坳的支教活动后,我跟随新启程的乡村实践队伍来到了连樟村。每天清晨,在大叔的卖肉吆喝声中,我们走进课堂,孩子们早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上课。课前课间,我们一有时间就同孩子们一起聊天,他们向我们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同他们分享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在拼贴诗、黏土等课上,他们展示出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而又浪漫;在连樟村品牌课上,他们的每一句话中都透露着“我家住在连樟村”的自豪感,与他们交流的每一刻都让我感到惊讶与欣喜。

闲暇时间,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家中和家长聊天,也同来自其他高校的实践团队进行交流。孩子们带着我们肆意奔跑在群山之中,感受烈日当头,感受清风拂面,感受广阔大地上行进着的伟大实践。

虽然两次支教的环境和体验完全不同,但相同的是,群山之中都有一张张满怀希望的稚嫩面庞,他们身处农村的特殊成长困境,却有着对外界的无比向往。这份大山里的事业,需要更多有志青年的加入,乡村振兴需要青春的力量,需要你我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朱晓燕

田间地头显青年砥砺

近期,我与伙伴们奔赴清远市迳头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用真情暖民心,感悟乡村之美,将论文写在这片“耕读传家”的大地上。尽管地处偏远、山路崎岖,但也阻挡不了我们“自找苦吃”,深入乡村一线。短短七天,我在田间地头中收获了别样的成长。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我走进一望无际的丝苗米数字化示范田,观摩稻米长势,与农户交流,不禁感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数字农业真正实现了为农户增产增收。更亲眼见证了红色精神是如何浸润乡村发展的:当地党员先锋在村里坚持无偿义务讲解七年,倾听人民呼声,此番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

在调研走访中,我们了解了当地文教资源的开发情况,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我们将几天的调研所获整合成“活教材”,以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引领孩子们童心报国的方向。看着孩子们在纸上写下五花八门的理想,我仿佛看到了青年们以点点星火,聚青春之光,共同完成的乡村教育“多彩画卷”。

走出象牙塔,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我和团队成员看到了迳头镇文旅宣传乏力的困境,于是积极利用自身所学为当地拍摄创意视频,以青年“新媒”力量助力文旅发展。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唯有向下扎根中国大地,才能向上生长。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用青年人的志气、骨气、韧劲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锦绣篇章!

广东财经大学2021级新闻学(财经新闻)专业 李宇诗

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

烈日炎炎,我跟随着实践队伍来到了茂名高州荷花中心学校,展开了一场深刻且丰富的支教实践。每每闭上眼,我总能回想起孩子们明媚真挚的笑容、雀跃跑跳的身影、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高举着的手,他们的双眼充满好奇,即便汗流浃背也坚持认真望着黑板,每一幕都令我久久难忘。

这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讲台的台阶只有十几厘米,可想要站上去、站得稳,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望着下面一张张认真的面孔,我感觉好像有石头压在身上,以至于我不得不挺直了身板,才能撑起肩上的重担。站在讲台上,有时脑子会空白一片,不知道该说什么,这种慌乱与心虚使我不敢看向同学们;或是脑子无比混乱,组织不好语言,无法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话;又或是布置下去的任务同学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捏着笔在位置上发呆。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讲台上的老师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的光鲜亮丽和轻松,背后是反复修改调整的课件,是绞尽脑汁的课堂设计,是一遍又一遍的备课……可这些还远远不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名优秀的老师,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教育,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是碰撞迸溅的火花,也是漫长培育成长的枝芽,是一扇扇由知识绘就的通往多彩世界的窗户,也是一只只承载着梦想振翅的蝴蝶。或许我们这短短数日的支教并不能改变太多,乡村落后的教育资源始终是一个痛点,但我们坚信,即便是再微弱的力量,只要汇聚在一起,也能成“燎原”之势。

华南师范大学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梁秋莹

回望乡村,展望未来

韶关乳源,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水乡村,是一片令人陶醉与深深怀念的土地。在“百千万工程”的召唤下,我怀着满心期待,踏上了来到乳源的支教之旅。

踏入乡村学校,我被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深深吸引,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可爱的明日之星。我们怀揣着充分的爱和耐心,为他们点亮前行的灯火,那些懵懂的眼神,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乡村教育的日常并不轻松,问题与挑战是家常便饭。然而,这并未阻挡我们脚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与孩子们一同书写每一个难忘的时刻。在他们朴素的课桌旁,我们分享着故事和梦想,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心灵的倾听者。

乳源的风土人情淳朴而美好,在支教过程中,我在当地结识了许多善良的朋友,他们以真诚的笑容迎接我们的到来,和我们分享当地的信息资讯。他们渴望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教育,渴望乡村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回首过去,我深感“百千万工程”的伟大意义。然而,这只是一个起点,乡村教育的路依旧漫漫。“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因为有了这次乡村实践的经历,我更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这片美丽且温暖的土地上,我的支教之旅充满了感动,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更憧憬着乡村教育的未来。

华南师范大学20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魏妍妍

同语连心,共“普”新章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实践团队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在这为期十五天的调研里,我们走访市场、村落,我们看过清晨的阳光,也见过夜幕降临的灯火;我们聆听百姓故事,体会当地的民生民情,感受着当地居民最淳朴的热情。

踏入熙攘的菜市场,扑鼻而来的是各种早点的香味。穿过各式各样的商贩,我们与摊主,从最初生硬的问价,慢慢到后来熟悉的交谈。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摊主学习普通话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了生计,他们在外奔波,有了沟通的需要,便也学会了普通话。

    在少年宫里学习的,是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他们自小学习普通话,并能够用普通话进行流利且准确地交谈。普通话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获取知识的通道。在与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房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普通话的推广在少数民族中已十分普遍,如今学校在语言教育中更多地会关注民族语言与方言的传承。

走过街道与小巷,踩过泥地与石板路,我们走进居民的家中,细心询问与记录,听他们讲他们与普通话的故事。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手机等多媒体的宣传,与普通话有关的视频文字等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普通话将他们与时代连接起来。

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走在时代的前沿,我们深知肩上所担的重任,也将会在推普的路上继续前行,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大学生的力量。

广州大学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胡梓欣、罗惠方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