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寄宿学生情绪低落 心理专家答疑支招

日期:[2023-11-02] 版次:[A08] 版名:[新绿校园]

案例:初一学生小慧来到寄宿学校一个月,觉得饭菜不好吃,室友打鼾、上铺动静大影响睡觉,学习压力大……还有个最担心的事:是不是爸妈不要自己了才把自己送到寄宿学校?爸妈都被5岁的妹妹霸占了?回家后,小慧发现父母还是没时间搭理自己,总是说“妹妹小,姐姐要懂事、要让着她”。为此,小慧经常偷偷躲在宿舍床上哭泣:我也才12岁啊,太不公平了。

分析:不少孩子寄宿前未曾有独立生活或离开父母与同龄人集体生活的经验,寄宿后有不适应属于常见现象,家长和孩子首先心态上无需过多焦虑。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初一是童年到少年阶段的过渡期,正是孩子汲取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的关键期,身体、思维、经验、心理等方面既保留部分小学生特点,也开始自我意识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萌芽,希望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好印象。遇挫折时易盲目自卑,易受外界影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既希望成年人不管或少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从亲子关系方面看,父母是构成孩子最重要的依恋关系的对象,稳定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情感、社交、学业都有影响。

小慧寄宿以后,离开了原始依恋系统,教师及宿管由于要兼顾全体学生,可能对个体学生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依恋关系由此出现空缺。加上二胎家庭同胞竞争,父母给小慧提出“妹妹小,姐姐要懂事”的要求,可能是父母觉得老一辈都这样做很平常,父母自身缓解了焦虑,但对姐姐适应新环境新情况却毫无帮助,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

从同伴关系方面看,积极因素在于,寄宿增加了同伴交往密度,增加同伴接触了解,更易获得情感交流和陪伴、找到学习榜样。消极因素在于,如有室友带有不良习惯,可能对学生个体产生负面影响,在寄宿学校内,同伴的负面情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从学校管理方面看,一个好的学校寄宿管理系统,不应局限于学习而应涵盖学生睡眠、饮食、娱乐等各方面的整体系统,良好的寄宿学校如能起到“家庭环境替代和弥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身心健康。

(李幸民 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

小贴士:发现闪光点

孩子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关注自己的优点,提升自我价值感,学会小技巧调节情绪,如:积极心理暗示法、“常想一二法”、善待失意法、善待成绩等,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长在决定让孩子寄宿前,需评估孩子安全感、爱是否匮乏,多考察学校寄宿环境风气、教师素养等。决定寄宿后也要多与孩子、老师沟通。家长要理解孩子面临的困境和重视孩子情绪,日常增加亲子互动频率和时间,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给予体现充分“爱”的积极引导,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做得更好,并与孩子共同制订相关实施计划。

眼镜先生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