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小记者探营 全国首条非遗示范线

日期:[2025-01-02] 版次:[A08] 版名:[新绿校园]

编者按:12月28日,伴随着广州市首条地铁环线——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踏上了探索之旅。他们穿梭于琶洲站、芳村站、中医药大学站等别具特色的11号线站点,通过亲身体会城市公共交通如何“顺畅出行”、采访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探寻隐藏在现代交通脉搏中的传统非遗元素。

“广青融媒”小记者采访地铁工作人员


中医药非遗让人自豪

荔湾区沙面小学 林宸

广州地铁11号线串联了荔湾、越秀、白云、天河和海珠五区,各选取一个站点作为非遗重点站,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更是全国首条非遗示范线。

开通的那一天,我们从芳村站出发,分别在中山八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天河公园和琶洲站进行走访探索,每个站点都以“11”这一数字作为轻量化文化图腾,根据各区各站特点,将中药、龙船、醒狮、广彩、广绣和广雕等非遗元素特点融入设计中。我看到,在已开通的非遗主题重点站芳村站、中医药大学站和琶洲站,站厅内都有广绣、广彩、广雕作品展示。

采访中,我遇到了几位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姐姐,她们告诉我,看到中医药大学站站厅内外展示着许多中医药知识,她们感到很自豪,希望通过非遗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传统医学的魅力。

搭乘一条地铁环线便可学到岭南非遗文化,也能游遍大半个广州,同学们不妨趁着假期,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乘坐广州地铁11号线打卡非遗主题站,游历广州城。

古色古香感受地铁文化魅力

越秀区桂花岗小学 张雨萌 指导老师:黄睿康

当我来到被称作“亚洲最大地铁站之一”的天河公园站时,立刻就被精美的站牌给吸引住了——站牌上绘制着传统岭南建筑的图案,古色古香,充满了浓浓的文化韵味。站内以白色为主色调,开阔明亮;站厅中央有“共享钢琴”区域,放置有三角钢琴、双排键钢琴等,不少市民都在那里拍照“打卡”;糖果型的电梯口、星空般的天花板也十分惹人注目;一幅幅书法作品像风铃般悬挂着,有行书、草书、楷书……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慢慢欣赏。

为了了解市民对这些非遗元素的观感,我采访了一位大姐姐,她对我说:“以前我们要了解这些非遗可能还得专门去博物馆或者一些特定的地方,现在坐地铁就能看到,感觉非遗离我们更近了,也让我们更有机会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呢!”旁边一位阿姨也笑着附和她:“现在连坐地铁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了,真好啊!”

这次探访广州地铁11号线让我收获满满,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方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生活中,让更多小伙伴们能认识非遗、爱上非遗,一起传承广州的优秀传统文化。

地铁站内绘就广府记忆

越秀区杨箕小学 梁钰贤 指导老师:陈满欣 梁颖志

地铁11号线芳村站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站点。在站内设计上,不仅线路信息、换乘提示清晰明了,还融入了许多非遗元素——在出口处能看到以岭南水乡为主题的大型壁画,细腻地描绘了小桥流水、渔船摇曳的场景,展现了岭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在通道中有展示剪纸艺术的橱窗,舞龙舞狮、荔枝丰收等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呈现了各种传统故事和岭南民俗。

“我们希望通过在地铁站融入非遗元素,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本地的传统文化。”在芳村地铁站,我采访了地铁工作人员,他告诉我,芳村这一片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选择这些非遗元素,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让乘客在日常出行中就能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探访11号线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感受:地铁不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个文化传播的窗口。非遗元素的融入,让地铁站充满了人文温度。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地域文化的载体。这不仅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有了新的展示平台和传播途径。

地铁里的醒狮龙舟

白云区龙归学校(小学部) 余涛 指导老师:叶玛莉

一踏入琶洲站,活灵活现的小醒狮就向我“迎面扑来”,威风凛凛的龙舟也紧随其后呈现在我眼前。热情洋溢的工作人员、各式各样的非遗元素,都为这座地铁站带来了勃勃生机。

地铁的工作人员姐姐告诉我,11号线被称作“换乘之王”,它虽然不是站点数量最多的线,但它全线换乘站多达26座,目前可与既有的9条线进行换乘,开通初期将有14座换乘站投入使用。地铁站长也亲切地教导我如何区分“内外环”,打消了我对于换乘3的迷茫。

“这些非遗元素很吸引人,感觉这是11号线地铁站特有的,也感受到了广州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重视。”一对乘客父女说,11号线不仅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宽敞的车厢、整洁的环境也让乘坐体验更舒适。

结束采访,我感觉到广州正处在飞速发展中,不仅交通越来越便利、环境越来越优美,对非遗的文化传承也越来越重视。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真好!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