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高校异地办学:治学乐土抑或圈地鸡肋?

日期:[2015-11-12] 版次:[A08] 版名:[青聚焦]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为国内高校异地办学的一个模板。
分校区纸质书刊缺乏。
本校区和分校区的学生在求职市场上的认可度也不尽相同。

近日,一条中山大学要在深圳建新校区的消息在中大朋友圈迅速传开。原来,在11月3日上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在广州正式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深圳建设占地5000亩的新校区,预计2018年9月投入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大即将启动“五孩”模式,校区分布广珠深三城。随着消息的传开,高校异地办学又成为近期热议话题,那么,异地办学到底是治学乐土还是鸡肋?

采写:本报记者  周司琪 

 

观察

学生吐槽:去分校区就像被发配边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高校走上了异地办学之路。这种办学方式,除了能解决一些学校办学空间过于饱和的问题,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方式却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曾就读于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李同学,在考上中山大学后,就被告知要分去珠海校区。他说:“当时的感觉就像原本以为可以在家门口读大学但出发前才被告知发配了边疆。”李同学告诉记者,他身边有很多同学,特别是广州本地的人,在报考中山大学时,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出于对中山大学师生间的长足互动、九十载的人文底蕴、

千年商都的万年机遇这些因素的考虑。分校区缺乏大学独有的人文底蕴,成为众多学生的吐槽点。

 

社会认知:“分校区”与“分校”傻傻分不清

分校区没有本校区名气大,在学生就业方面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中山大学还有珠海分校区,有些人甚至认为珠海分校区是中山大学二级院校,仅有少数几个人对珠海分校区的理解是正确的。

“东校区的学生都不一定了解珠海校区,何况外面的人。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我们都要一遍一遍地解释,不是‘分校’,是‘珠海校区’,中大四校区之一等等。”李同学说,因为“分校”与“分校区”是泾渭分明的两码事,这样被误解多了,很多同学都会有负面情绪。

曾就读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许同学表示,虽然自己在暨南大学读书,但是从来没有去过深圳校区,也不认识深圳校区的同学。深圳校区教学如何,环境怎么样她都不了解。

一位老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不想去外地校区,主要是因为对家庭的眷恋。虽然分校区会给老师配备好的住宿,但是再好的条件也不如自己的家。

记者就分校区学生综合素质情况是否与本校区存在差别这一问题咨询了有过七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企业管理顾问李石。他表示,在招聘的过程中,一些高校本校区和分校区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确实会有不同。

“高校的核心的就是沉淀的师资、科研、氛围,而异地的学校在这些方面都会有所欠缺。有的只有一个牌子,一些学生的能力和见识实际上都会有差别。”李石回答说。

 

声音

异地办学被质疑为“变相圈地”

最近几十年来,由于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推广异地办学,尤其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辖区内各类高校疯狂向周边扩建分校,而广州的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在异地办学方面似乎并不逊色于北京高校,中山大学目前有四个分校区,暨南大学也有五个分校区,这些高校被质疑为“变相圈地”的声音也是频频见诸媒体。

部分人士认为,在异地办学过程中,这些异地分校在教学水平、学生素质、学习氛围与各种设施上,或多或少与总校存在差异。此外,教师们则不得不充当“汽车达人”,必须从总校开车到各个分校巡回上课,其效果只怕难以保证。然而,异地办学果真只是一场“跑马圈地”吗?

 

分析

优势:打破办学空间受限  学习硬件大幅度提升

不少985、211高校在同一所城市设立不同校区,甚至在异地建校区或分校,比如:北大、清华在深圳建立了研究生院;人大有苏州校区;北师大有珠海分校;中大有珠海校区、暨大有珠海校区。如此多的高校纷纷选择异地办学,说明异地办学存在不少优势。

由于传统高校大都位于城市中心,想在市中心进一步扩建无疑会受到场地限制,但是建设分校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看到,深圳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引进境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大力推进专业特色学院建设。”对于重点支持领域特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深圳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助经费。对于中山大学建立深圳分校区,深圳市在光明新区慷慨划出了5000亩地,而中山大学东校区(大学城校区)不过才1697.64亩,其南校区才1755亩,中大深圳校区将比东校区和南校区加起来的面积还大。可以看出,高校在异地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办学空间达到饱和的问题。

此外,由于异地办学一般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获取办学场地、申请教育经费、争取社会资源等方面都会拥有优势,对于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会起到很大帮助,学习的各类硬件设施往往会大幅度提升。

 

软肋:师资图书匮乏,资金欠缺成短板

一直以来,师资力量和图书馆资源都是用来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的重要标志。

虽然分校区采取了“统一分数线招生”、“统一管理”等方式。但是,因为地域跨度大,人员流行难等原因,分校区和本校区实际还是存在差别。

以暨南大学为例,根据暨南大学网站最新数据,暨南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9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96人,教授533人,副教授713人。

珠海校区除去四海书院没有数据以外,其他学院教职工1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仅有8人,教授24人,副教授57人。这样算下来,珠海校区师资配备所占比例连暨南大学全校的5% 都不到。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解释称,“主要是教师资源分配不均造成。”

周如南说:“现在大部分高校分校区教师队伍由老校区分流和当地招聘两种方式组建。但是,由于老校区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处于完善状态,很多老师,特别是年纪较长的老师并不愿意去到外地校区进行教学工作。”

老教授不愿意去,新招聘的也多为应届毕业生。这样也就出现了新校区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很大比例,职称多为助教或讲师这种现象。

除了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分校区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备受诟病。

以中山大学为例,截止到网站2013年12月更新的数据,中山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为 632.43万册 ( 件 ) ,其中,古籍图书近44.74万册;中文纸本期刊64.00万册;外文纸本期刊35.72万册。 

反观珠海校区,虽然已经与广州南、北校区图书馆联网,电子书刊等都能与广州校区进行同步,但是馆内现有纸质资源却相对较少。其中,中外文图书约37万册,中外文现刊1680种,报纸175种。

就读于珠海校区翻译学院的一名学生就曾在知乎社区抱怨道,“我读的是小语种,但是珠海校区图书馆中没有几本西语书,想借书还得等上一两个星期从南校区调过来。”

此外,高校异地办校,也存在“钱”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蓝皮书中显示,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已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

“负债经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部分高校甚至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反思

异地办学,还需找准定位

当下,一所学校,多个校区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办学形态,它是高校办学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

通过异地办学,高校不仅能增加自身的办学实力与规模效益,还能提高办学整体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它展现出了高等教育新的图景。

但是,异地办学在“地域”、“资源”以及“人文底蕴”方面的问题也需要高校在进行异地办学时慎重思考。

对于异地办学,周如南表示,“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应该不断被超越,利用高校的品牌和智力优势,实现高等学校与地区政府、社会资源的结合,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这种蔚然成风的现象,校方也好、政府也罢,都应该进行反思。”

李石说,“异地办学的主要是看核心诉求和定位,如果仅仅是因为土地和补贴而办,是很难办好,但如果有特别针对性与当地环境相互结合的学校,则有可能兼具学术积累和地方文化两方面的优势。”

 

他山之石

加州大学 ,异地办学的成功案例

异地办学就没有成功案例吗?有!在国外,高校异地办学的成功案例并非少数。其中最成功的要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加州大学)。这所起源于1853年建立在奥克兰的加利福尼亚学院的公立大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校区的巨型大学系统。

在 2015年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加州大学有5所分校榜上有名。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更是排在了全美第3的位置上。

加州大学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源自其事业部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加州大学在进行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并非盲目地进行校区的扩建,而是权衡学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和学科结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设分校区。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